|
越中行 / 作者:李頻 |
越國臨滄海,芳洲復暮晴。
湖通諸浦白,日隱亂峰明。
野宿多無定,閑游免有情。
天臺聞不遠,終到石橋行。
|
|
越中行解釋: 越中行
越國臨滄海,
芳洲復暮晴。
湖通諸浦白,
日隱亂峰明。
野宿多無定,
閑游免有情。
天臺聞不遠,
終到石橋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頻創作的一首小詩,描繪了作者游覽越國(現在的浙江)風景的情景。詩歌以寫實的方式描述了越國滄海邊的美景,海風拂面,明峰耀日,景色宜人。
詩歌情感平靜,沒有涉及太多內心的感受,而是以客觀的視角描述了行走在湖光山色間的舒暢和自由。作者野宿多無定,閑游無牽掛,盡情的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沒有任何束縛和壓力。
詩歌中提到的“天臺”是指天臺山,長樂山君山的別名,位于浙江海寧。這里盛產茶葉,也是佛教勝地,禪宗宗派天臺宗的發源地。作者在這詩中表示,越中天臺山景色壯美,其聲名已經飄渺可聞,但他只是到達了石橋,未能前往天臺山。這或許可以理解為作者在行走游覽過程中對天臺山的向往和憧憬,同時也表達了一種追求和努力的精神。
整首詩字數精煉,句句鏗鏘有力,通過客觀的描繪展示了自然景觀和詩人的內心情感,同時也表達了對自然、對美景的追求和享受。這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語言和清晰鮮明的意境,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文學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