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 / 作者:李頻 |
承恩雖內殿,得道本深山。
舉世相看老,孤峰獨自還。
溪來青壁里,路在白云間。
絕頂無人住,雙峰是舊關。
|
|
送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解釋: 送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
承恩雖內殿,得道本深山。
舉世相看老,孤峰獨自還。
溪來青壁里,路在白云間。
絕頂無人住,雙峰是舊關。
譯文:
送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
雖然享受皇恩,卻得道于深山。
世人看疲老,孤峰獨自回還。
山溪從青壁中流來,道路在白云之間。
山頂荒涼無人居住,雙峰成為古老的門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李頻送別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的作品。詩中充滿了對道家思想的追尋與贊美,表達了煉師返山修煉的決心和對世俗繁華的超脫。
首先,詩中表達了煉師返山修煉的決心。煉師雖然享受內殿供奉的待遇,卻選擇了返山修煉,融入深山中。這體現了作者對煉師道德高尚、追求真理的贊美,也表現了作者對修行之路的理解與追求。
其次,詩中描繪了孤峰歸還的景象。這里孤峰可以代表煉師的個體,獨自歸還深山。詩人通過這一形象的描繪,表現了煉師與世俗相隔離的狀態,強調了煉師修行的孤獨性質。
最后,詩中描繪了天目山的景色。溪流從青壁間流來,將深山與外界隔絕;道路在白云之間,象征了煉師修煉的道路高遠艱險;山頂無人居住,顯示出這座山的荒涼與靜謐;而雙峰則象征了煉師歸還的舊門戶,體現了煉師返山修煉的歸宿。
整首詩體現了李頻對供奉喻煉師的敬重和贊美,同時也展示了煉師修煉的高尚境界和與世俗相隔離的孤獨狀態。對于修行者來說,追求真理、修煉自我是至高無上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必然需要放棄世俗的繁華和榮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