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中即事 / 作者:李頻 |
關門南北雜戎夷,草木秋來即出師。
落日風沙長暝早,窮冬雨雪轉春遲。
山頭堠火孤明后,星外行人四絕時。
自古邊功何不立,漢家中外自相疑。
|
|
朔中即事解釋: 詩詞《朔中即事》是李頻創作的唐代作品,描述了邊境上的戎夷紛雜,以及朔方將士在秋冬戰事中的艱辛和奮勇作戰的精神風貌。
中文譯文:
邊境的南北幾家雜有戎夷,
草木凋零,秋天來臨,即將展開戰斗。
夕陽下的砂風逼人,黑暗早臨,
嚴寒的冬季下雨雪轉為春寒。
山上堠火仍孤燈一盞,
夜空中星星很少,行人幾乎絕跡。
自古以來,邊疆的功績為何不被重視,
漢家內部和外部相互懷疑不信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朔方邊疆的戰事為背景,表達了李頻對邊疆工作的痛心和憂慮,同時揭示了漢家內部和外部間的矛盾和疑慮。詩中通過描繪草木凋零、夕陽很早就下的景象,以及山上堠火僅有一盞、星星幾乎絕跡的細節,突出了邊疆的荒涼和孤寂,體現了將士們在艱苦環境下的頑強和堅韌。最后兩句“自古邊功何不立,漢家中外自相疑”則直接表達了李頻對于邊疆地區的重視和對中央政府內部的不信任。整首詩言簡意賅,通過深入淺出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邊疆處境的關切和思考,同時也抒發了對功績被忽視和內外疑慮的不滿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