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 / 作者:李山甫 |
籬下霜前偶得存,忍教遲晚避蘭蓀。
也銷造化無多力,未受陽和一點恩。
栽處不容依玉砌,要時還許上金尊。
陶潛歿后誰知己,露滴幽叢見淚痕。
|
|
菊解釋: 《菊》
籬下霜前偶得存,
忍教遲晚避蘭蓀。
也銷造化無多力,
未受陽和一點恩。
栽處不容依玉砌,
要時還許上金尊。
陶潛歿后誰知己,
露滴幽叢見淚痕。
中文譯文:
在籬笆下,在霜前偶然存活,
忍受著遲遲避開蘭花草的命運。
也銷毀著造化給的形態,
未曾得到太陽和的一丁點恩賜。
栽種的地方不被允許依附在玉石墻上,
只在需要的時候才能上升到金飲器中。
陶潛歿后,誰能知曉我?
露水時時從那幽深陰暗里滴落,見證淚痕。
詩意和賞析:
《菊》是唐代詩人李山甫創作的一首詩,以描繪被人忽略的菊花為題材,表達了作者自謙身份的情感。
詩中的菊花與蘭花對比,蘭花象征高雅和尊貴,而菊花則被忍讓和遺忘。菊花不被視為重要,沒有被陽光照耀,沒有得到造化的青睞。作者將自己比作被人忽視的菊花,雖然無法得到賞識,但仍然以自己獨特的姿態堅持存在。
詩中的“依玉砌”和“上金尊”表達了菊花的期望,希望有機會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得到他人的賞識和珍視。然而,現實中他們只能默默地扎根在籬笆下,孤寂地綻放。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自謙之情。作者以陶潛(陶淵明)歿后誰能知己為例,暗示自己的境況也是如此。菊花的淚痕是大自然賦予的,它的存在雖然無人關注,卻以柏拉圖式的孤立存在于世間。整首詩雖然簡短,卻充滿著憂傷和自嘲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