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劉書記見贈 / 作者:李山甫 |
獨在西峰末,憐君和氣多。
勞生同朽索,急景似傾波。
禪者行擔錫,樵師語隔坡。
旱□生赤蘚,古木架青蘿。
石澗新蟬脫,茅檐舊燕窠。
篇章蒙見許,松月好相過。
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
□□□□□,風起送漁歌。
|
|
酬劉書記見贈解釋: 《酬劉書記見贈》
獨在西峰末,憐君和氣多。
勞生同朽索,急景似傾波。
禪者行擔錫,樵師語隔坡。
旱□生赤蘚,古木架青蘿。
石澗新蟬脫,茅檐舊燕窠。
篇章蒙見許,松月好相過。
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
□□□□□,風起送漁歌。
中文譯文:
孤獨在西峰末,憐憫你和善的氣質很多。
辛勤的生活與無望索取,景物迫切似乎傾波。
禪者挑著錫杖行走,樵夫在山坡上說話。
干旱的地方生長著紅苔,古老的樹木支起青藤。
石澗里蟬蟲剛脫殼,茅屋上的燕子窩已久。
我的詩章得到欣賞,松樹下的月亮互相過去。
深思痛苦通達真理,吟誦清詠合樂和。
□□□□□,風起送漁人的歌。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李山甫酬劉書記的贈詩。詩中以一種閑適、悠然自得的心態描繪了作者獨自在西峰末地方的景象。作者憐憫劉書記和善的氣質,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敬意。
詩的前四句寫的是作者在山上的景色:辛勤的生活使景物看起來像是傾波,禪者和樵夫的對話透過山坡傳來。接著,詩人描述了干旱山地上一處古老的景色,紅苔生長在樹木上,給讀者一種深山古寂的感受。
接下來的兩句寫的是剛出殼的蟬和已有多時的燕子窩,從自然環境的變遷中反映出時間的流轉。詩的最后幾句,作者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愉悅:篇章得到了世人的贊賞,松樹下的月亮好像在互相對話,思考的辛苦使真理通達,吟詠的聲音清雅和諧。最后,詩人想到自己在山上寫的詩,風起的時候能夠送著漁歌離去。整首詩寫景描寫細膩,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誼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