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潼關不下山僧 / 作者:李遠 |
與君同在苦空間,君得空門我愛閑。
禁足已教修雁塔,終身不擬下雞山。
窗中遙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關。
香茗一甌從此別,轉蓬流水幾時還。
|
|
贈潼關不下山僧解釋: 詩詞《贈潼關不下山僧》描寫了一位僧人在潼關這個地方修行的心境和情景。下面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與君同在苦空間,
君得空門我愛閑。
禁足已教修雁塔,
終身不擬下雞山。
窗中遙指三千界,
枕上斜看百二關。
香茗一甌從此別,
轉蓬流水幾時還。
詩意:
詩人與被稱為"君"的人一同生活在苦空之中,他們共同執著于佛門修行,但詩人更加珍愛閑逸的自由生活。盡管被禁足在雁塔之中修行,但詩人卻不打算下雞山離開。詩人透過窗子遙望著遍布三千世界的景色,并躺在枕頭上斜看著百二關的風景。他們在一次漫長的離別之后,將以一杯香茗為道別,然后隨著飄蕩的輕舟在流水中漂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君"居住在苦空之間,各自追求自己的修行方式。雖然他們共同執著于佛門修行,但詩人更加向往閑逸的自由生活。他們禁足在雁塔之中,但詩人堅持不離開,而是通過窗子向外眺望景色。他們在離別時以一杯香茗道別,象征著他們僅有的瞬間的友誼。詩人以蓬流水來形容時光的流轉,表達了對未來歸還的期望。
這首詩通過描繪僧人的修行心境以及自然景色,表現了佛教詩歌中常見的禪意和超脫塵俗的主題。詩人將自己與被稱為"君"的人相比較,進一步突出了對閑逸自由的向往。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淡泊寧靜的思想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