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越懷古 / 作者:李遠 |
吳越千年奈怨何,兩宮清吹作樵歌。
姑蘇一敗云無色,范蠡長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轉旆,月依荒樹想嚬蛾。
行人欲問西施館,江鳥寒飛碧草多。
|
|
吳越懷古解釋: 《吳越懷古》是唐代詩人李遠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吳越千年奈怨何,
江南地區的吳越國已經存在了千年,為何仍然有怨恨之情呢?
兩宮清吹作樵歌。
兩座皇宮的清吹聲如同樵夫的歌聲一般。
姑蘇一敗云無色,
姑蘇(即蘇州)一次戰敗后,云彩似乎也失去了色彩。
范蠡長游水自波。
范蠡長時間在水上漂泊,使得水面也產生了波紋。
霞拂故城疑轉旆,
霞光照射在古城上,令人懷疑是否是旗幟在轉動。
月依荒樹想嚬蛾。
月亮依偎在荒廢的樹木上,像是在思念著曾經的嚬蛾(西施)。
行人欲問西施館,
路過的行人想要詢問西施的住所。
江鳥寒飛碧草多。
江中的鳥兒寒意凜冽地飛翔,碧綠的草地廣闊無垠。
這首詩詞以吳越國的歷史為背景,表達了對吳越國千年來遭受的怨恨和滄桑的思考。詩人以兩宮清吹作樵歌,表現了昔日輝煌的吳越國已經經歷了滄海桑田,如今只剩下了樵夫的歌聲。姑蘇一敗后,連云彩也失去了色彩,范蠡長期漂泊使得水面泛起波紋,描繪了吳越國的衰敗景象。詩中還有對西施的思念和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使得整首詩充滿了憂愁和離散的情感。
這首詩詞通過對吳越國歷史和自然景觀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歲月和國家興衰的思考。它展現了人事如夢、歲月如歌的主題,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于人文環境和歷史變遷的關注。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這首詩詞喚起了讀者對于歷史滄桑和人生艱辛的共鳴,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感情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