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江口 / 作者:于鄴 |
南渡人來絕,喧喧雁滿沙。
自生江上月,長有客思家。
半夜下霜岸,北風吹荻花。
自驚歸夢斷,不得到天涯。
|
|
宿江口解釋: 《宿江口》是唐代詩人于鄴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繪了作者旅途中宿營在江口的情景,表達了旅人思鄉之情以及對遠方家園的思念。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南渡人來絕,喧喧雁滿沙。
南方渡河的人已經絕跡,雁群喧囂地飛滿了沙洲。
自生江上月,長有客思家。
明亮的月光自江水上升起,使旅行者更深地思念家園。
半夜下霜岸,北風吹荻花。
半夜時分,霜降在河岸上,北風吹拂著野草和蘆葦。
自驚歸夢斷,不得道天涯。
夢中的歸途讓我驚醒,但卻無法到達那天涯的目的地。
這首詩詞通過對于自然景致的描寫,寄托了作者思鄉之情。在旅程中,南渡人已經離去,唯有喧囂的雁群飛滿了沙洲,給人們帶來一種凄寂之感。而明亮的月光則似乎在訴說著旅人的思念之情,使人更加感到鄉愁的折磨。半夜的霜降和北風吹拂野草和蘆葦,更加增添了一種冷寂的意境。而最后的自驚歸夢斷、不得道天涯,則表達了旅人思鄉之情無法實現的無奈與遺憾。
這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描繪了作者旅行中宿營在江口的情景,并表達了對遠方家園的思念之情。通過對于自然景致的描寫,詩人成功地將情感與景物相結合,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聯想。是一首濃郁的鄉愁之作,體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寫作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