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六日,發石頭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 / 作者:沈亞之 |
客子去淮陽,逶迤別夢長。
水關開夜鎖,霧棹起晨涼。
煙月期同賞,風波勿異行。
隱山曾撼櫓,轉瀨指遙檣。
蒲葉吳刀綠,筠筒楚粽香。
因書報惠遠,為我憶檀郎。
|
|
五月六日,發石頭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解釋: 《五月六日,發石頭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是唐代沈亞之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五月六日,發石頭城,
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
客子去淮陽,逶迤別夢長。
水關開夜鎖,霧棹起晨涼。
煙月期同賞,風波勿異行。
隱山曾撼櫓,轉瀨指遙檣。
蒲葉吳刀綠,筠筒楚粽香。
因書報惠遠,為我憶檀郎。
詩詞中描繪了作者在五月六日從石頭城啟程,目送船只駛離的情景。他寫信給舍弟和侯郎,表達了離別之情。詩中抒發了作者對客子離去的感慨,以及對旅途中風景的描繪。
詩中提到的水關是指水門關,夜鎖是指關門的情景,霧棹起晨涼則描寫了早晨船只行駛時水面上的霧氣。煙月期同賞,風波勿異行表達了作者對朋友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共同欣賞美景,風波不要影響行程。
詩中提到了隱山,指作者曾經劃船在山中湖泊中行駛的經歷。轉瀨指的是轉彎處的水流,遙檣則是指遠處的帆船。蒲葉吳刀綠、筠筒楚粽香是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蒲葉和吳刀都是江南的特產,筠筒和楚粽則是楚地的特色美食。
最后兩句詩中,作者提到自己因為收到朋友的來信而想起了檀郎,表達了對友誼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離別為主題,描繪了旅途中的風景和作者對親友的思念之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抒發,展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感傷和對友誼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