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子江樓 / 作者:孫逖 |
揚子何年邑,雄圖作楚關(guān)。
江連二妃渚,云近八公山。
驛道青楓外,人煙綠嶼間。
晚來潮正滿,數(shù)處落帆還。
|
|
揚子江樓解釋: 《揚子江樓》是唐代孫逖的一首詩,描寫了長江的壯麗景色和繁忙的船只往來。
詩中首先點明了揚子江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底蘊,揚子江是楚國的邊界,作為楚國的進出要塞,揚子江的水勢浩渺磅礴,被譽為雄關(guān)。江邊有連綿不斷的二妃渚,也就是指楚江和漢江兩岸的一些淺灘。云近八公山則是指楚國偉大的政治家八公山人。通過這些線索,詩人將目光引向揚子江的宏偉景色。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驛道和人煙密集的綠嶼。驛道是指連接各地的交通道路,青楓意味著秋天的景色。人煙綠嶼間則描繪了揚子江岸邊的繁忙景象,眾多的人群往來于江邊,形成了獨特的景觀。
最后兩句詩則描寫了夜晚的揚子江,潮水漲滿,船只落帆歸港。這里所說的潮水滿是指江水漲潮,船只落帆指船只在潮水滿時停靠,暗示了江邊的繁忙氣象。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清新的筆調(diào)描繪了揚子江的壯麗景色和繁忙的船只往來,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將江邊的熱鬧場景生動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揚子何年邑,雄圖作楚關(guān)。
江連二妃渚,云近八公山。
驛道青楓外,人煙綠嶼間。
晚來潮正滿,數(shù)處落帆還。
揚子江何年成為城市,壯麗的景色成為楚國關(guān)口。
江水相連的二妃渚,云氣靠近八公山。
驛道的青楓在遠處,人群繁忙在綠島之間。
傍晚時潮水正滿,幾處船只歸港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