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行遇雨 / 作者:孫逖 |
驟雨晝氤氳,空天望不分。
暗山唯覺電,窮海但生云。
涉澗猜行潦,緣崖畏宿氛。
夜來江月霽,棹唱此中聞。
|
|
山行遇雨解釋: 《山行遇雨》是唐代詩人孫逖寫的一首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和譯文:
中文譯文:
驟雨晝氤氳,空天望不分。
暗山唯覺電,窮海但生云。
涉澗猜行潦,緣崖畏宿氛。
夜來江月霽,棹唱此中聞。
詩意: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行走過程中遭遇突如其來的大雨。雨水密布,使得天空與陸地之間難以分辨。在陡峭山脈的映襯下,折射的閃電成為唯一的亮點,與茫茫大海上升騰的云彩相互呼應。詩人涉過泛濫的小溪,對前行的路程充滿懷疑;沿著懸崖行走,又感到畏懼空氣的渾濁。然而,夜晚降臨,江中的明亮月光照亮天空,輔以船上人的歌聲,此時詩人方才感受到一份寧靜和舒適。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雨天山行的經歷,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和無奈。詩中運用了較多的對比手法,如"空天望不分"與"窮海但生云",使得詩的意境更加深遠。整首詩以雨夜行舟的場景結尾,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
此詩是孫逖詠物詩的典型之作,不僅將大自然的景色融入詩意之中,同時也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獨特感悟。通過描寫雨夜行舟的一幕,詩人將外在的環境與內心情感相融合,以自然景色的變化來抒發內心的感慨,傳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親近與和諧。
這首詩語言簡潔明快,意境清新,形象生動。通過描繪雨夜行走的場景,將自然景色與人的內心感受相結合,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描繪雨夜行舟的場景,體現了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景,展現了孫逖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