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 作者:孫逖 |
樓觀倚長霄,登攀及霽朝。
高如石門頂,勝擬赤城標。
天路云虹近,人寰氣象遙。
山圍伯禹廟,江落伍胥潮。
徂暑迎秋薄,涼風是日飄。
果林馀苦李,萍水覆甘蕉。
覽古嗟夷漫,凌空愛泬寥。
更聞金剎下,鐘梵晚蕭蕭。
|
|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解釋: 中文譯文:
《立秋日題安昌寺北山亭》
樓臺高聳入長空,攀登至霽朝日中。高度堪與石門比,勝任赤城標桿之名。通向天路的云虹近在眼前,而人間的氣象遙不可及。山水環繞著伯禹廟,江水遠離伍胥潮。告別酷暑,迎來淡秋,涼風在這一天中飄揚。果園中殘留著苦澀的李子,水中浮草掩蓋了甘甜的蕉子。眺望古跡,感慨夷狄的浩渺,仰望天空,愛戀泓寥的清幽。又聽到金剎底下,梵鐘于夜晚悠揚悅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立秋時的景色和感受。詩人通過描述安昌寺北山亭的高聳樓臺,將讀者帶入一幅登臨高處遠眺的景象。詩中的“樓觀倚長霄”以及與赤城、石門相比的高度,展示了山亭的壯麗和獨特之處。同時,詩人也用“人寰氣象遙”強調了登高的險峻和艱難。
此外,詩人還以山圍伯禹廟和江水伍胥潮的敘述,表達了對歷史和傳說的敬意,并借以凸顯山亭的獨特地理位置。
詩的后半部分展現了立秋的氛圍,用“徂暑迎秋薄”和“涼風是日飄”表達了臨近秋天的涼爽感受。
最后兩句,揭示了詩人所身處的環境,可以聽到金剎底下悠遠的梵鐘聲,在安靜的夜晚回蕩。這一畫面通過詩人的角度傳達了平靜和寧靜,凸顯了禪宗的意境。
整首詩情感豐富,景物描寫細膩動人,展現出秋天的特色和魅力,體現了唐代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感悟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