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罷都統守鎮滑州作 / 作者:王鐸 |
用軍何事敢遷延,恩重才輕分使然。
黜詔已聞來闕下,檄書猶未遍軍前。
腰間盡解蘇秦印,波上虛迎范蠡船。
正會星辰扶北極,卻驅戈甲鎮南燕。
三塵上相逢明主,九合諸侯愧昔賢。
看卻中興扶大業,殺身無路好歸田。
|
|
罷都統守鎮滑州作解釋: 詩詞《罷都統守滑州作》是唐代王鐸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軍隊怎敢耽擱遷徙,
雖然感恩多深重,
但因才華被輕視,
所以接受調動命令。
已聽到延陵發喪的消息,
還未將調令傳遍軍前。
把腰間的官印都摘下,
在河水上等待范蠡的船。
當北極星辰正要扶持北極時,
我卻被派去統領南燕的軍隊。
作為三朝的重臣,
見到了明主,
讓九合諸侯都感到慚愧。
但是看到國家正在復興,
我知道自己已經無路可走,
只好希望能夠平安歸田。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被調離都統守滑州的經歷為背景,表達了他的遺憾和無奈。作者在詩中提到自己才華被輕視,被調離滑州的命令也沒有及時傳達到軍隊。他摘下腰間的官印,希望范蠡的船能來接他離開,暗示著作者對當前局勢的不滿和不認同。然而,作者還是要履行命令,去統領南燕的軍隊。他在詩中表達了自己作為重臣見到明主的榮耀,但也深感諸侯對國家復興所做的貢獻。最后,作者表示自己已經沒有了歸宿,只能希望能夠安然回歸田園。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作者的經歷,抒發了他的苦衷和無奈。作者對于自己才華被輕視,以及被調離滑州的命令感到遺憾。詩中的官印和范蠡的船都象征著權力和自由,作者希望能夠擺脫現狀,尋找自己的歸宿。詩中還反映了作者對于政治局勢的關注,他看到國家正在復興,但也明白自己已經無路可走。最后,詩中的歸田意象展示了作者對于寧靜和平凡生活的向往。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揭示了作者的內心矛盾和困惑,以及對于時局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王鐸作為一位知識分子的獨立思考和對國家社會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