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蔡子華 / 作者:蘇軾 |
故人送我東來時,手栽荔子待我歸。
荔子已丹吾發白,猶作江南未歸客。
江南春盡水如天,腸斷西湖春水船。
想見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
霜髯三老如霜檜,舊交零落今誰在。
莫従唐舉問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
|
寄蔡子華解釋:
《寄蔡子華》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故人送我東來時,
手栽荔子待我歸。
荔子已丹吾發白,
猶作江南未歸客。
故人離別時親手種下荔子樹,期待我回來。如今荔子已經成熟,而我仍然身在江南,未能歸鄉。
江南春盡水如天,
腸斷西湖春水船。
想見青衣江畔路,
白魚紫筍不論錢。
江南的春天已經過去,水面廣闊無垠。我心傷感,仿佛西湖上的春水船將我的腸斷。我渴望重回青衣江畔的老路,不論白魚和紫筍是否值錢。
霜髯三老如霜檜,
舊交零落今誰在。
莫従唐舉問封侯,
但遣麻姑更爬背。
老去的朋友們如同長滿霜髯的松樹,曾經的交情已經疏遠,如今他們究竟在何方?不要追隨唐朝的舉薦問詢封侯之事,只愿派遣麻姑來背井離鄉的苦楚。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他在江南度過了一段時光,但他的心思仍然留在故鄉,思念故人和故土。詩中描繪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以及對故鄉的懷念和對友誼的思考。通過對荔子、江南春水、白魚紫筍等意象的運用,蘇軾表達了對故鄉和友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整首詩充滿了離愁別緒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表達和對人生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