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饒風嶺上見梅) / 作者:王質 |
花上插蒼碧,花下走清湍。
濃霜深覆殘雪,更有月相參。
似我竹溪茅屋,欲曉未明天氣,扶杖繞籬看。
秦楚五千里,何處是江南。
饒風下,人不斷,馬相連。
頗嘗見有此客,相屬意忄卷々。
欲為橫吹出塞,無處可尋羌管,短策叩征鞍。
策斷征鞍裂,驚墮玉毿毿。
|
|
水調歌頭(饒風嶺上見梅)解釋: 《水調歌頭(饒風嶺上見梅)》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王質。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花上插蒼碧,花下走清湍。
濃霜深覆殘雪,更有月相參。
似我竹溪茅屋,欲曉未明天氣,扶杖繞籬看。
秦楚五千里,何處是江南。
饒風下,人不斷,馬相連。
頗嘗見有此客,相屬意忄卷々。
欲為橫吹出塞,無處可尋羌管,短策叩征鞍。
策斷征鞍裂,驚墮玉毿毿。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江南春天的景色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和對故鄉的思念。詩人站在山上,眺望著花朵盛開的枝頭,河水清澈地流過花下。濃厚的霜覆蓋著殘雪,月亮也照耀其中。詩人自比居住在竹溪茅屋中,黎明尚未到來,他拄著拐杖繞著籬笆觀賞景色。他思念著遙遠的江南,不知道江南的具體位置。饒風吹過,人們絡繹不絕,馬匹相連。詩人曾經遇見過一位有著共同興趣的客人,他們相互理解,情意深厚。詩人渴望能夠吹奏羌管的曲調,但卻無處可尋,只能用短策敲打著征鞍。結果策斷了,征鞍也破裂了,玉轡驚落。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江南春天的獨特感受和深厚的思鄉之情。通過描繪花朵、清澈的河水和覆蓋著霜雪的景象,詩人創造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自然畫面。詩人將自己比作居住在竹溪茅屋中的人,沒有過去的記憶,也沒有明確的未來,只能借助拐杖繞籬觀賞美景,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對江南的向往和不知所措的心情通過對饒風和人馬的描寫得以體現,增加了詩詞的感染力。最后,詩人對于無法尋找到羌管的遺憾和征鞍破裂的意外,使詩詞在結尾處給人一種意外和無奈之感。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既表達了對江南故鄉的思念,又展現了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