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宮人入道歸山 / 作者:于鵠 |
十歲吹簫入漢宮,看修水殿種芙蓉。
自傷白發辭金屋,許著黃衣向玉峰。
解語老猿開曉戶,學飛雛鶴落高松。
定知別后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鐘。
|
|
送宮人入道歸山解釋: 《送宮人入道歸山》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于鵠。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歲吹簫入漢宮,
看修水殿種芙蓉。
自傷白發辭金屋,
許著黃衣向玉峰。
解語老猿開曉戶,
學飛雛鶴落高松。
定知別后宮中伴,
應聽緱山半夜鐘。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宮廷女子離開宮廷,投身佛門修行的情景。詩中的女子在十歲時進宮學習吹簫,見證了宮廷的繁華景象,如修建的水殿和種植的芙蓉花。然而,現在她已經年老,頭發已經變白,選擇離開金碧輝煌的宮殿,穿上黃色的僧袍,前往玉峰修行。她在清晨與一只老猿對話,借鑒它的智慧,仿效雛鶴的飛行姿態,在高聳的松樹上降落。她深信,在離開宮廷后,她應該尋找新的伴侶,而不是留在宮中。她將會聽到緱山寺廟的夜晚鐘聲。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女子離開塵世,追求宗教修行的決心和堅定。她在年少時進入宮廷,看到了權勢和繁華,但現在她已經老去,意識到這些榮華富貴并不能帶來永恒的快樂和平靜。她自愿放棄物質享受,選擇修行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智慧。
詩中的意象也很有意味。黃色的僧袍象征著她投身佛門的決心和奉獻精神。她與老猿對話,表達了她愿意借鑒自然界的智慧和純潔。學習雛鶴的飛行方式,她試圖擺脫塵世的束縛,追求超越凡俗的境界。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她對宮廷生活的告別和對新生活的期待。她決定在離開宮廷后,尋找與她共同修行的伴侶,而不是留在宮中享受富貴。她將在夜晚聆聽緱山寺廟傳來的鐘聲,這是她新生活的象征,也是她心靈的指引。
整首詩詞通過細膩而富有意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宗教修行和內心追求的向往。它傳遞了對物質世界的超越和對精神境界的追求的主題,同時也展示了人與自然的聯系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