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谿書齋 / 作者:于鵠 |
茅屋往來久,山深不置門。
草生垂井口,花落擁籬根。
入院將雛鳥,尋蘿抱子猿。
曾逢異人說,風景似桃源。
|
|
南谿書齋解釋: 《南谿書齋》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于鵠。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茅屋往來久,山深不置門。
草生垂井口,花落擁籬根。
入院將雛鳥,尋蘿抱子猿。
曾逢異人說,風景似桃源。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自然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于隱居山林的向往和對清幽生活的追求。詩中通過描述茅屋、山深、草、花、雛鳥、蘿藤和猿猴等元素,展現了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狀態。通過逃離塵世喧囂,融入山水之間,作者尋找到了一種桃源般的風景和心靈的寧靜。
賞析:
《南谿書齋》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于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詩中的茅屋往來久、山深不置門,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的隱居之地。茅屋代表簡樸和樸素的生活,山深不置門則象征著寧靜與安寧。草生垂井口、花落擁籬根,生動地描繪了自然景觀的美麗和恬靜。入院將雛鳥、尋蘿抱子猿,表達了作者與自然界的親近和關懷之情。最后兩句“曾逢異人說,風景似桃源”,通過“異人”所說的話,表達了作者對于這片風景如桃源般美好的贊美和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山水畫卷,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于寧靜、清凈生活的向往。詩中的意象豐富而生動,給人一種恬靜、舒適的感覺。作者通過描述自然的美景,表達了對于真實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對于現實生活的厭倦和對于內心世界的追求。整首詩詞以簡約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隱居山水的向往和對于寧靜自然的熱愛,給人一種靜謐而美好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