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唐大夫讓節歸山(一作送唐中丞入道) / 作者:于鵠 |
年老功成乞罷兵,玉階匍匐進雙旌。
朱門鴛瓦為仙觀,白領狐裘出帝城。
侍女休梳官樣髻,蕃童新改道家名。
到時浸發春泉里,猶夢紅樓簫管聲。
|
|
送唐大夫讓節歸山(一作送唐中丞入道)解釋: 送唐大夫讓節歸山(一作送唐中丞入道)
年老功成乞罷兵,
玉階匍匐進雙旌。
朱門鴛瓦為仙觀,
白領狐裘出帝城。
侍女休梳官樣髻,
蕃童新改道家名。
到時浸發春泉里,
猶夢紅樓簫管聲。
中文譯文:
送唐朝大夫讓節回山(或作送唐朝中丞入道)
年老功成之后請求罷兵,
在玉階上匍匐前進,雙旌相隨。
朱門下是一座仙觀,屋頂上飾以鴛鴦瓦,
穿戴著白領狐裘,從帝都城出發。
侍女們不再戴著官樣的發髻,
蕃童們改名為道家弟子。
到了那時候,隨著泉水的浸潤,
仿佛又夢到了紅樓中的簫管聲。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年長的朝廷官員讓節歸山修道的情景。他功成名就之后,請求罷兵,離開了帝都,返回自己的故鄉。他的府邸變成了一座修道的神仙觀,屋頂上飾以鴛鴦瓦,展現了祥和安寧的氛圍。他穿戴著白領狐裘,表明了他已經脫離了俗世的塵囂。侍女們放下了繁瑣的宮廷發髻,蕃童們也改名改姓,改為道家弟子,徹底放棄了以前的世俗身份。返回故鄉后,他將在春泉中洗去一切俗塵,仿佛又夢到了紅樓中的美好景象。
詩中的描寫充滿了對古代道家修行的向往和追求。通過修行,人們可以超脫塵世的煩憂,追尋內心的寧靜與自在。詩人以簡潔明了的文字,將讀者帶入了這位大夫返鄉修道的場景中,讓人感受到一種脫離塵俗、追求修煉的向往與浪漫。詩句中暗含了對仙境的描摹,向人們展示了一種至高無上的理想境界,讓人沉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