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田行(一作李益詩) / 作者:于鵠 |
日暮出古城,野田何茫茫。
寒狐上孤冢,鬼火燒白楊。
昔人未為泉下客,若到此中還斷腸。
|
|
野田行(一作李益詩)解釋: 《野田行(一作李益詩)》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為于鵠。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日暮時分離開古城,
眼前是一片遼闊的野田。
寒冷的狐貍升上孤立的墳冢,
幽靈般的火焰燃燒著白楊樹。
過去的人們未曾成為地底之客,
但若身處其中,心必痛斷。
詩意:
這首詩以傍晚時分離開古城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一片廣闊的野田。詩中出現(xiàn)的寒狐和鬼火,以及孤立的墳冢和白楊樹,都營造了一種寂靜和幽怨的氛圍。詩人通過對這個場景的描寫,表達(dá)了一種離別和孤獨(dú)的情感,并將人與自然景物相結(jié)合,以突出人類存在的脆弱與無常。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展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和象征,營造了一種幽暗而寂寥的氛圍。日暮古城、野田何茫茫、寒狐上孤冢、鬼火燒白楊等描寫,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dá)了作者的離愁別緒和對逝去時光的回憶。
詩中提到的“昔人未為泉下客”是對逝去的人們的致敬,暗示了生者與死者之間的界限。最后兩句“若到此中還斷腸”,表達(dá)了作者若置身其中,也會感到心碎的意境。這種對生死和人生無常的思考,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感慨。
整首詩以其含蓄的意象和抒情的語言風(fēng)格,揭示了生命的短暫和人類的無常命運(yùn)。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將人的情感與自然相融合,展示了詩人對離別和生死的思考,以及面對無常世界的無奈和痛苦。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和對生命價值的思考,給讀者留下了深刻而動人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