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塞 / 作者:于鵠 |
蔥嶺秋塵起,全軍取月支。
山川引行陣,蕃漢列旌旗。
轉戰疲兵少,孤城外救遲。
邊人逢圣代,不見偃戈時。
微雪軍將出,吹笳天未明。
觀兵登古戍,斬將對雙旌。
分陣瞻山勢,潛兵制馬鳴。
如今青史上,已有滅胡名。
單于驕愛獵,放火到軍城。
乘月調新馬,防秋置遠營。
空山朱戟影,寒磧鐵衣聲。
度水逢胡說,沙陰有伏兵。
|
|
出塞解釋: 《出塞》
蔥嶺秋塵起,
全軍取月支。
山川引行陣,
蕃漢列旌旗。
轉戰疲兵少,
孤城外救遲。
邊人逢圣代,
不見偃戈時。
微雪軍將出,
吹笳天未明。
觀兵登古戍,
斬將對雙旌。
分陣瞻山勢,
潛兵制馬鳴。
如今青史上,
已有滅胡名。
單于驕愛獵,
放火到軍城。
乘月調新馬,
防秋置遠營。
空山朱戟影,
寒磧鐵衣聲。
度水逢胡說,
沙陰有伏兵。
【中文譯文】
蔥嶺秋天的塵土升起,
全軍出動,追逐月亮的光輝。
山川引導著前進的隊伍,
蕃漢軍隊列起旌旗。
經過多次轉戰,疲憊的士兵越來越少,
孤城之外的援救來得太遲。
邊地的人民期望著圣明的時代,
卻不再見到和平時期的景象。
微雪中,軍隊將要出征,
吹響軍號,天色尚未明亮。
觀察守備古塞的軍隊,
斬殺敵將,對著雙旌旗。
分散隊列,眺望山勢,
隱蔽的士兵控制馬匹發出嘶鳴。
如今在青史上,
已經有了滅胡的英名。
單于傲慢地熱愛狩獵,
縱火焚燒軍城。
乘著月光,調遣新馬,
防備秋季,設立遠方營寨。
空山中閃爍著朱紅戟影,
寒磧上響起鐵甲的聲音。
過河時遇到胡人的談話,
沙陰中潛伏著敵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出塞》描繪了唐代邊塞的戰爭場景,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邊疆守衛的艱辛。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邊塞士兵的英勇抗爭。
詩中蔥嶺秋塵起,全軍出動,追逐月亮的光輝,表現了戰士們出征的壯麗場面。山川引導行軍,蕃漢列隊,顯示了軍隊的紀律和有序。然而,轉戰多次,士兵疲憊不堪,孤城外的援救又來得太遲,體現出戰爭的殘酷和邊塞防守的艱難。
詩中提到的“邊人逢圣代,不見偃戈時”,表達了人們對和平年代的向往和對現實戰亂的痛心。在微雪中,軍隊出征,觀兵登古戍,斬將對雙旌,表現了邊塞戰爭中的殊死搏斗和英勇無畏的精神。
詩中還描繪了邊塞的自然景觀,如空山朱戟影和寒磧鐵衣聲,通過形象的描寫增加了詩詞的藝術感。
整首詩詞以邊塞戰爭為主題,通過描寫戰斗場景、軍隊出征和戰爭的殘酷,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和平的向往。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展現了邊塞戰士的英勇和不屈精神,同時也反映了戰爭對人民的傷害和邊塞防守的辛苦。
這首詩詞在形式上采用了七絕的格律,每句四個字,押韻工整,讀起來流暢和諧。整體氛圍莊重而激昂,給人以雄壯和悲壯的感覺。
詩詞《出塞》以其獨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現了唐代邊塞戰爭的殘酷和邊疆守衛的艱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表現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