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龍門僧房 / 作者:劉滄 |
靜室遙臨伊水東,寂寥誰與此身同。
禹門山色度寒磬,蕭寺竹聲來晚風。
僧宿石龕殘雪在,雁歸沙渚夕陽空。
偶將心地問高士,坐指浮生一夢中。
|
|
題龍門僧房解釋: 《題龍門僧房》是唐代劉滄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在僧房中尋找心靈歸宿、追問生命意義的思考。
中文譯文:
靜室遙臨伊水東,
僧房寧靜地坐落在伊水的東岸,
寂寥誰與此身同。
寂寥冷清,誰和我一起同處此地呢。
禹門山色度寒磬,
遠望禹門山色,感受清寒的虛空,
蕭寺竹聲來晚風。
聽見蕭寺竹林的聲音隨晚風而來。
僧宿石龕殘雪在,
僧人在石龕宿舍里,殘雪仍在地面上,
雁歸沙渚夕陽空。
雁兒歸來,夕陽空空如也。
偶將心地問高士,
偶然間我向高人請教心靈的問題,
坐指浮生一夢中。
他坐著點指我說,人生如同一場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置身于僧房之內,感嘆自己的孤獨和迷茫。詩中的靜室和蕭寺都是寂靜的地方,與忙碌的塵世相對立,為詩人提供了深思熟慮和反思自己身份和人生問題的機會。
詩人通過描述禹門山和蕭寺竹林的景色,營造出寒冷而寧靜的氛圍。禹門山在詩中象征著高遠和純凈的境界,寒磬和蕭寺竹聲則表達了僧人寧靜悠遠的生活。詩人將自己與這些景物相比較,感到自己的寂寞和迷惘。
詩中提到的僧宿石龕和殘雪,以及雁歸沙渚和夕陽空,都給人一種凄涼和蕭條的感覺。這些景象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心靈的空虛和對生命意義的追問。
最后兩句:“偶將心地問高士,坐指浮生一夢中”,詩人向高人請教心靈的問題,高人告訴他,人生如同一場夢境,一切皆虛無。這種解釋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度思考和對世俗的厭倦,也傳達了詩人對追求精神自由和尋找真我的渴望和呼喚。
總的來說,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僧房中的孤獨和思考,通過景物描寫和對話的方式,表達了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對現實世界的拷問,展現了對精神自由和人生真諦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