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上方石窟寺 / 作者:劉滄 |
苔徑縈回景漸分,翛然空界靜埃氛。
一聲疏磬過寒水,半壁危樓隱白云。
雪下石龕僧在定,日西山木鳥成群。
幾來吟嘯立朱檻,風起天香處處聞。
|
|
游上方石窟寺解釋: 《游上方石窟寺》是一首唐代劉滄創作的詩歌。這首詩描述了游覽上方石窟寺的景色與感受。
詩中提到苔徑纏繞、景色逐漸分離,給人以悠然、寧靜的感覺。空間是遼闊而靜謐的,沒有塵埃和喧囂。一聲清脆的磬聲從寒冷的水面上傳來,只見半壁危樓正好藏在白云之中。雪花落下,留在石龕上,僧人專心冥想。紅日西斜,山木上鳥群成群,一直吟唱不停。唐代琴曲《廬山謠》中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描寫,也許正是這種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
中文譯文:
苔徑縈回景漸分,
蜜雪草木湯湯。
一聲清磬過過寒水,
半壁危樓隱在白云中。
雪落石龕僧人定默,
夕陽山木鳥群眾。
幾次吟嘯高高朱檻,
風起時香氣處處聞。
這首詩旨在表達作者在游覽上方石窟寺時的深邃感受。作者通過描繪清幽的環境和自然景色,展示了一種寧靜、美好的氛圍。整首詩中融入了自然元素,如苔蘚、雪花和山木,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在這個悠遠而祥和的地方所感受到的寧靜和心境。
賞析:這首詩以婉約、清麗的文筆表達了作者對上方石窟寺的游覽和感受。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內心感受,傳達出一種安靜、悠然的意境。詩中的景物描寫以苔徑、寒水、白云、石龕等為主要元素,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領悟和探索。同時,詩人通過描寫半壁危樓和山木鳥群,強調了時光流轉、自然和人文的交融。整體上,詩歌展示了唐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和平靜的精神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