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僧之臺州 / 作者:李郢 |
獨尋臺嶺閑游去,豈覺靈溪道里賒。
三井應潮通海浪,五峰攢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銅瓶潔,野店安禪錫杖斜。
到日初尋石橋路,莫教云雨濕袈裟。
|
|
送僧之臺州解釋: 獨尋臺嶺閑游去,
豈覺靈溪道里賒。
三井應潮通海浪,
五峰攢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銅瓶潔,
野店安禪錫杖斜。
到日初尋石橋路,
莫教云雨濕袈裟。
中文譯文:
獨自尋找臺嶺閑游去,
怎么會覺得靈溪道路的支出。
三個井應該和潮汐聯系在一起,
五座山峰上的寺廟如雨落下來。
寒冷的潭水用銅瓶洗漱干凈,
野店里安頓下來念經的僧人歪斜著錫杖。
到了夜晚開始找石橋的路,
不要讓云雨濕了僧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李郢的作品,是一首送別僧人的詩作。詩人以平凡的語言描繪出他送別僧人時的情景,表達了對僧人的祝愿和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詩人表達了自己獨自一人去尋找臺嶺的愿望,意味著他希望能在山嶺間放松心情,遠離塵囂。然而,他卻覺得在靈溪道路上行走的經歷是一種無奈的支出,可能意味著他在路上花費了許多心思和精力。
接著,詩人描述了三個井和潮汐的關系,表示太平洋的海潮和這個地方的小溪相通,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與人類的聯系。
隨后,他又提到了五座山峰上的寺廟,如雨落下來。這里可以理解為寺廟林立,象征著佛法的廣泛傳播。
詩的后半部分,則是描寫他在旅途中尋找住宿的經歷。詩人在野店休息,用銅瓶洗漱清凈,安頓下來靜心修行。他的錫杖歪斜,表現出悠閑的姿態。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期望,他希望在夜晚順利找到石橋的路,不要讓云雨濕了僧衣,表達了對僧人的關心和祝福。
整首詩意蘊含深沉,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人物的刻畫,詩人抒發了自己對僧人的思念和祝愿,同時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人類與自然的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