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馬 / 作者:韓琮 |
曾經伯樂識長鳴,不似龍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鹽車猶駕瘦何驚。
難逢王濟知音癖,欲就燕昭買駿名。
早晚飛黃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鸞鳴。
|
|
詠馬解釋: 《詠馬》是唐代韓琮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寫了馬的美麗和雄偉,表達了對卓越馬匹的贊美和敬畏。
詠馬
曾經伯樂識長鳴,
不似龍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
鹽車猶駕瘦何驚。
難逢王濟知音癖,
欲就燕昭買駿名。
早晚飛黃引同皂,
碧云天上作鸞鳴。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詠馬
曾經伯樂能夠辨別長鳴,
它不像龍般自信地行進。
金面才剛探出未嘶嘯,
鹽車雖然駕馭其上未遭驚。
很難找到像王濟一樣明癖的知音,
欲前往燕昭購買優秀馬兒的名聲。
早晚將會乘上飛黃馬,
在碧云天空中奏鸞鳴的旋律。
這首詩詞以伯樂辨馬為開頭,表達了作者對伯樂的羨慕和景仰之情。伯樂是古代傳說中以辨別馬才聞名的人物,他可以通過馬的鳴叫聲來判斷它的品質。接著,詩詞描述了一匹出色的馬,它如龍般威武且自信地行進,在未發出歡呼的情況下已經讓人感到驚嘆。詩人用“金面”來形容馬的剛毅威武。在詩的下半部分,詩人提到了王濟和燕昭,都是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人物,他們對馬匹有著深入的了解和敏銳的洞察力。詩人表示自己希望能夠擁有一匹優秀的馬,并表達了對馬匹品質的向往。最后,詩人想象自己將會乘上這匹卓越的馬,在藍天上引發鸞鳴般的喧響,以表達他對馬匹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通過這首詩詞,我們可以感受到韓琮對卓越馬匹的向往和敬佩之情。他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以及對傳說中伯樂的贊美,將馬的美麗和雄偉展現出來。詩中也透露了作者對卓越馬匹所能帶來的榮耀和崇高地位的向往,也表達了對馬匹真正價值的理解和理解的渴望。整體上,這首詩詞展示了作者對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和對卓越品質的崇敬,同時也表達了對傳統文化中偉大人物的羨慕和景仰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