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唐州楊郎中 / 作者:薛能 |
關睢憔悴一儒生,忽把魚須事圣明。
貧得俸錢還乍喜,晚登朝序卻無榮。
前年坐蜀同樽俎,此日邊淮獨旆旌。
班列道孤君不見,曲江春暖共僧行。
|
|
寄唐州楊郎中解釋: 寄唐州楊郎中
關睢憔悴一儒生,忽把魚須事圣明。
貧得俸錢還乍喜,晚登朝序卻無榮。
前年坐蜀同樽俎,此日邊淮獨旆旌。
班列道孤君不見,曲江春暖共僧行。
譯文:
寄送給唐州的楊郎中
關睢憔悴的一位儒生,突然獲得重用,與圣明的事務有了牽連。
貧窮得到俸祿,感到欣喜,然后晚年登上朝廷的序列,卻沒有榮耀。
前年坐蜀地與朋友飲酒,如今在邊境淮河邊獨自執掌軍務。
官班排列中,孤獨的你未曾被見過,春天暖和的時候一同去行僧行。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官員薛能寫給朋友楊郎中的一首詩。詩人描述了楊郎中的命運變遷。
詩中,關睢指的是薛能自己。他憔悴的外貌和突然得到官職的情景,是薛能親身經歷的事情。在權貴之間,他的晉升沒有帶來榮耀和尊嚴,反而更加孤立。
薛能曾于前年與朋友在蜀地共飲,如今卻獨自在邊境淮河處擔任官職,從而與朋友分別。詩中表達了薛能對友情的思念。
整首詩寫出的是作者自身感嘆身世的苦悶、迷茫和孤獨。通過對自身經歷的描寫,他反映了官場的腐敗和不公,表達了對友情和真實人情的懷念和珍惜。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作者自身經歷的描寫,展示了唐代官場的黑暗和薛能的處境。詩人通過敘述自己的遭遇來反映現實社會的不公和榮辱觀念的扭曲。整首詩情感真實、直接,既抒發了作者的無奈和憤懣,又表達了對友情和真實情感的向往。通過這首詩,可以感受到唐代官場的腐敗和不公,以及作者對友情和人情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