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黎君郊居?一作:過黎子云新居? / 作者:蘇軾 |
半園荒草沒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
萬事思量都是錯,不如還叩仲尼居。
|
|
過黎君郊居?一作:過黎子云新居?解釋:
《過黎君郊居》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半園荒草沒佳蔬,
煮得占禾半是薯。
萬事思量都是錯,
不如還叩仲尼居。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游覽黎君(或黎子云)的新居時的景象。黎君的園子里半個花園都長滿了荒草,種植的糧食中有一半是地瓜。通過觀察這一景象,蘇軾深思后悔,認為自己過于考慮瑣事,思慮太多,遭遇了種種錯誤。他認為與其這樣,不如效仿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追尋他的學問和居所。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現實境況的反思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詩中描寫了黎君的園子景象,半個花園都長滿了荒草,糧食中有一半是地瓜,這種景象暗喻了當時社會的頹廢和荒蕪。蘇軾通過對這一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他對自己過于追求功名利祿、紛擾世事的反思和懊悔之情。
在最后兩句中,蘇軾提到“萬事思量都是錯”,意味著他認識到自己過于糾結于瑣事和世俗的得失,導致了錯誤的選擇和判斷。他認為不如效仿偉大的思想家孔子,回歸簡樸寧靜的生活,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智慧。這種回歸與追求,在蘇軾的詩詞中,常常是一種對自由、自然和真實的追求,也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思和批判。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自我反思,抒發了蘇軾對現實境況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反映了他對自身的反思和對思想家孔子的崇敬。這種批判現實、追求理想的思想在蘇軾的詩詞中常常出現,顯示了他對于人生價值和社會倫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