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青龍寺尋僧二首 / 作者:薛能 |
帝里欲何待,人間無闕遺。
不能安舊隱,都屬擾明時。
違理須齊辱,雄圖豈藉知。
縱橫悉已誤,斯語是吾師。
得官殊未喜,失計是忘愁。
不是無心速,焉能有自由。
涼風盈夏扇,蜀茗半形甌。
笑向權門客,應難見道流。
|
|
夏日青龍寺尋僧二首解釋: 《夏日青龍寺尋僧二首》是一首唐代薛能創作的詩歌,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與迷茫,并借助青龍寺尋找僧人的場景,表現了對自由和道路的追尋。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帝里欲何待,人間無闕遺。
不能安舊隱,都屬擾明時。
違理須齊辱,雄圖豈藉知。
縱橫悉已誤,斯語是吾師。
得官殊未喜,失計是忘愁。
不是無心速,焉能有自由。
涼風盈夏扇,蜀茗半形甌。
笑向權門客,應難見道流。
詩意:
詩人以尋找僧人為景,暗指對自由與道路的探尋。他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感到困惑和迷茫,認為在封建社會中無法找到真正的自由和道路。他批評了當時的社會風氣,認為官場紛爭和私欲的泛濫給社會帶來了困擾和痛苦。
賞析:
薛能以尋找僧人的行動作為詩歌的背景,凸顯了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和迷茫。詩中反復使用了“違理”“豈藉知”等詞語,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生活的困惑。他批評了當時權力和地位對人的束縛,認為人們無法追求真正的自由和道路。通過描寫涼風和蜀茗,詩人試圖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來逃離現實的困擾,但最后卻將目光投向權門客,他表示理想和道路并不容易找到。整首詩筆調清新,意境深遠,展示了詩人對現實社會的反思和追求自由與道路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