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下偶作 / 作者:薛能 |
零雨沾山百草香,樹梢高頂盡斜陽。
橫流巨石皆堪住,何事無僧有石房。
|
|
山下偶作解釋: 詩詞:《山下偶作》
零雨沾山百草香,
樹梢高頂盡斜陽。
橫流巨石皆堪住,
何事無僧有石房。
中文譯文:
細雨滋潤山上的百草散發出香氣,
樹梢高處陽光傾斜。
大河水流經過的巨石都可攔阻住,
為何每個洞府都有居住僧人而石頭也有石房。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神秘的山下景色。雨水潤濕了山上的百草,散發出濃郁的芳香。樹梢高處斜陽傾斜,夕陽的余暉照在山上,在雨中顯得格外柔和而溫暖。河水橫流,流經的巨石形成堤壩,河水在這里停下來,不再猛涌而過。與此同時,詩人思索,為什么山上的石頭都有一座座石房,而沒有一個房子中沒有僧人居住呢?
整首詩以山、雨、樹和石頭為主要描寫對象,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示出山林的美麗與寧靜。將百草香和斜陽相結合,給人一種幽靜而恬淡的感覺。而對于橫流巨石和石房的描述,則仿佛提醒人們,哪怕是堅硬的石頭,在自然的洗禮下也會變得溫潤而有靈氣。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石房的存在,傳達了對自然和禪宗生活的思考。詩人借由自然景色來表達思索,尋找到自然與心靈的平衡與和諧。此詩以簡潔而質樸的語言,將自然的美和內心的愉悅融合在一起,給人帶來一種寧靜、神秘而又令人陶醉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