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期生 / 作者:蘇軾 |
安期本策士,平日交蒯通。
嘗干重瞳子,不見隆準公。
應如魯仲連,抵掌吐長虹。
難堪踞床洗,寧挹扛鼎雄。
事既兩大繆,飄然鑷遺風。
乃知經世士,出世或乘龍。
豈比山澤臞,忍饑啖柏松。
縱使偶不死,正堪為仆僮。
茂陵秋風客,望祖猶蟻蜂。
海上如瓜棗,可聞不可逢。
|
|
安期生解釋:
《安期生》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寫了安期生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安期本是一個智謀出眾的策士,平時與蒯通交往。曾經干過重瞳子的事情,卻沒有見到隆準公(指聰明才智的人)。應該像魯仲連一樣,抵掌吐出長虹。難以忍受踞床洗濯,寧愿挹水扛起巨鼎,顯示雄壯。事情既然兩次失敗,便像飄然鑷住了遺風。從中領悟到經世之才,出世也許會乘龍而去。怎么能和山澤之間的貧瘠相比,寧愿忍受饑餓而啃食柏松。即使偶爾不死,也只能作為仆從。茂陵的秋風像訪祖先的螞蟻和蜜蜂。海上的瓜和棗,可聞卻不可遇。
詩意:
《安期生》通過描寫安期生的生活經歷和價值觀,展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安期生原本是一個有才智的策士,但他的智謀卻屢次受挫,沒有得到重用和認可。詩中表達了他渴望有所成就、展現才華的愿望,但卻遭遇了困境和挫折。他不甘心平庸,希望能像魯仲連一樣有所作為,但現實卻讓他失望。安期生選擇了一種不同于常人的生活方式,寧愿忍受艱苦和困難,也不愿放棄追求自己的理想。他認為經世才能是有價值的,但也意識到自己或許無法在世俗中獲得成功,只能在出世之間尋求自己的價值和歸宿。
賞析:
《安期生》通過描述安期生的人生遭遇和內心矛盾,突顯了蘇軾對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把安期生的人生境遇與魯仲連、山澤、茂陵等形象進行對比,凸顯了安期生的追求和價值觀。作者通過描寫安期生的遭遇和選擇,表達了對理想和才華的渴望,同時也探討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整首詩詞以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安期生的贊賞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一種追求理想、堅守信仰的精神風貌。這種精神在宋代以后一直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被視為儒家文化中的一種人生觀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