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鶴二首 / 作者:薛能 |
偶背雕籠與我違,四方端佇竟忘歸。
誰家白日云間見,何處滄洲雨里飛。
曾啄稻粱殘粒在,舊翹泥潦半蹤稀。
憑人轉覺多相誤,盡道皤然作令威。
華表翹風未可期,變丁投衛兩堪疑。
應緣失路防人損,空有歸心最我知。
但見空籠拋夕月,若何無樹宿荒陂。
不然直道高空外,白水青山屬臘師。
|
|
失鶴二首解釋: 《失鶴二首》是唐代薛能創作的一首詩。該詩運用鶴的形象,表達了思鄉之情和對世事變遷的疑惑。
詩中描述了主人公與鶴分別,背著雕籠獨自徘徊,四處尋覓卻忘記了回歸的方向。無論是在哪家的白日云間,還是在何處的滄洲雨里,他都無法再見到鶴的身影。曾經鶴在他面前啄食稻粱殘粒,舊時的泥潦卻變得稀疏,讓人感到迷茫和誤會。然而,他們卻聞聽到鶴發出的命令般的威儀。華表繼續向天高翹,風未能預測其轉變。變丁和投衛的選擇使人心生疑惑。他應該是因為失去了回家的路而受到人為的傷害,空有歸心也只有他自己明白。然而,在空而無物的籠子中拋棄了夜晚的月亮,他該如何在沒有樹木的荒陂中找到落腳之處呢?難道只能直接前往高空外的白水青山,追隨佛教的臘師嗎?
中文譯文:
偶背雕籠與我違,
四方端佇竟忘歸。
誰家白日云間見,
何處滄洲雨里飛。
曾啄稻粱殘粒在,
舊翹泥潦半蹤稀。
憑人轉覺多相誤,
盡道皤然作令威。
華表翹風未可期,
變丁投衛兩堪疑。
應緣失路防人損,
空有歸心最我知。
但見空籠拋夕月,
若何無樹宿荒陂。
不然直道高空外,
白水青山屬臘師。
詩意和賞析:
《失鶴二首》通過描繪主人公失去鶴這個象征著歸心的存在,表達了詩人對離散失散的思鄉之情和對現實世界變遷的疑惑。
詩中的失鶴象征著主人公追求歸心的愿望。鶴具有高飛遠翔、純潔不羈的形象。在詩中,鶴的失去暗喻著主人公失去了回歸家園的方向和機會。詩人對此感到困惑和沮喪,但同時也表達了對自我的堅守和對歸心的堅定。
詩中的雕籠象征著羅網和束縛。主人公背著雕籠獨自徘徊,尋覓卻忘卻了自己的歸宿。這種束縛加深了他對外界變遷和人為誤導的困惑,進一步阻礙了他尋找回家之路的努力。
詩中通過華表和白水青山來探討不同的人生選擇。華表指的是高聳入云的碑柱,象征權勢和世俗;白水青山則象征寧靜和超脫。詩人對這兩種選擇的態度模糊不定,抱有懷疑和疑問。他對追隨佛教臘師的建議表示困惑,似乎在思考這是否是一種解脫的選擇。
《失鶴二首》描繪了主人公迷失自我、思鄉和對人生變遷的疑惑,表達了一種尋找歸宿和追求內心平靜的愿望。通過運用鶴的形象和意象,詩人將他的疑慮與讀者分享,并引發讀者對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