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縉云山鼎池二首 / 作者:徐凝 |
黃帝旌旗去不回,空余片石碧崔嵬。
有時風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
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幾人尋。
到來唯見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淺深。
|
|
題縉云山鼎池二首解釋: 《題縉云山鼎池二首》是唐代徐凝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黃帝旌旗去不回,
空余片石碧崔嵬。
有時風卷鼎湖浪,
散作晴天雨點來。
天地茫茫成古今,
仙都凡有幾人尋。
到來唯見山高下,
只是不知湖淺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縉云山和鼎池的景色和意境。詩人通過對黃帝旌旗的描述,表達了時光的流逝,事物的更迭,人事的離去。詩中提到的縉云山和鼎池象征著古代神話中仙境和仙人居住的地方。詩人感嘆人世間的繁華褪去后所剩的只是青山和碧水,仙境的美好逐漸消散,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歲月更替的深切思考。
賞析:
徐凝的《題縉云山鼎池二首》將自然景色與人世的流轉相結合,揭示了時間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詩中的黃帝旌旗象征著古代神話中的傳說和輝煌的歷史,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追憶和珍視。片石碧崔嵬的描繪給人以壯麗的視覺感受,展示了縉云山的壯美景色。詩中的鼎湖浪和晴天雨點的形象描繪,表達了大自然的磅礴和變幻無常。最后,通過"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幾人尋"的句子,詩人反思了人世間榮華富貴的虛幻和短暫,表達了對仙境之美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人事變遷,既有壯麗的自然景觀的描繪,又有對人事薄涼的感慨,展示了徐凝深邃的思考和對人生命運的把握。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思和遐想,引發人們對人生意義和自然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