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五酬從兄常望月有懷 / 作者:武元衡 |
坐愛圓景滿,況茲秋夜長。
寒光生露草,夕韻出風篁。
地遠驚金奏,天高失雁行。
如何北樓望,不得共池塘。
|
|
八月十五酬從兄常望月有懷解釋: 《八月十五酬從兄常望月有懷》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坐愛圓景滿,況茲秋夜長。
寒光生露草,夕韻出風篁。
地遠驚金奏,天高失雁行。
如何北樓望,不得共池塘。
詩意:
這首詩是武元衡給他的堂兄弟寫的,表達了作者對遠方的親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坐在那里,欣賞著滿月的美景,特別是在這個秋夜的時刻,更加感受到了時間的漫長。月光映照下,草地上的露珠閃爍著寒冷的光芒,晚風吹拂著竹林,發出悅耳的聲音。然而,由于地理距離的遙遠,聽到的音樂聲變得模糊不清,高空中的雁群也逐漸遠去。詩人感慨,不禁想起了他們共同的回憶,但卻無法共同坐在北樓上觀賞月亮,也無法一起欣賞池塘的美景。
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的筆觸抒發了作者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同時展現了秋夜中的美麗景色。通過描繪月光下的寒冷景象和夜晚的竹林聲音,詩人成功地營造了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氛圍。詩中的"坐愛圓景滿"一句,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將讀者引入到詩人的情感世界。此外,詩人通過地遠和天高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離別的痛苦和無法共享美景的遺憾之情。
整首詩深情而含蓄,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通過描繪秋夜的景色,詩人以寓情于景的方式,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情感。這首詩詞既展現了作者的感情,又以自然景色作為背景,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既具有情感共鳴又具有審美享受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