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陽所居白蜀葵答詠柬諸公 / 作者:武元衡 |
冉冉眾芳歇,亭亭虛室前。
敷榮時已背,幽賞地宜偏。
紅艷世方重,素華徒可憐。
何當君子愿,知不競喧妍。
|
|
宜陽所居白蜀葵答詠柬諸公解釋: 這首詩詞《宜陽所居白蜀葵答詠柬諸公》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冉冉眾芳歇,亭亭虛室前。
花朵漸漸凋謝,矗立在空曠的房前。
敷榮時已背,幽賞地宜偏。
繁盛的時光已逝去,宜居之地宜向幽靜處傾斜。
紅艷世方重,素華徒可憐。
世間對紅艷的追求過重,而素雅的華美卻被忽視。
何當君子愿,知不競喧妍。
什么時候君子們才能明白,不去追逐喧囂和華麗的外表。
詩意:
這首詩詞以白蜀葵花作為意象,表達了對于紅艷和華麗的審美追求過重的批判。詩人通過描繪花朵凋謝和房前的虛室,暗示了一種對于繁華世界的遺憾和對于寧靜幽雅之地的向往。詩人認為,紅艷的世俗追求雖然引人注目,但真正有價值的卻是那些素雅、內斂的品質。他呼吁君子們不要盲目追逐浮華,而是應該尋求內心深處的寧靜和真實。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花朵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于現實社會追逐虛榮和外表的批判。他認為世間對于紅艷的追求過于浮華,而忽視了素雅的品質。詩中的“敷榮時已背”表達了繁華已逝的意味,而“幽賞地宜偏”則表達了追求寧靜和內心滿足的渴望。詩人以此呼吁君子們應該遠離喧囂,不被外界的誘惑所迷惑,而是要追求內心真實的美和寧靜的生活。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對花朵的比喻和對現實的反思,展現了一種對于內心深處真實和寧靜的向往。同時,詩中的對紅艷和素雅的對比也體現了詩人對審美價值的思考,呼喚人們不要迷失在外表的光鮮和喧囂中,而是要追求內心的靜謐和真實。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深刻的內涵,引人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