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崔十五同訪裴校書不遇 / 作者:武元衡 |
梨花落盡柳花時,庭樹流鶯日過遲。
幾度相思不相見,春風何處有佳期。
|
|
與崔十五同訪裴校書不遇解釋: 《與崔十五同訪裴校書不遇》是唐代詩人武元衡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梨花落盡柳花時,
庭樹流鶯日過遲。
幾度相思不相見,
春風何處有佳期。
譯文:
當梨花凋謝,柳花開始盛開的時候,
庭院的樹上的流鶯聲音變得稀少。
我們多少次思念卻未能相見,
春風啊,何時才會帶來美好的日子。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與崔十五一同前往拜訪裴校書(裴矩)卻未能見面的情景。詩中通過描寫梨花凋謝、柳花盛開的季節變化,以及庭院樹上流鶯聲音的稀少,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相思之情的長久。詩人忍受了多次思念之苦,然而卻未能與裴校書相見。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春風的期盼,希望春天的到來能夠帶來美好的相聚。
賞析:
這首詩詞以婉約的筆觸表達了詩人的相思之情和對美好相聚的渴望。詩人通過描寫自然景物的變化,如梨花凋謝、柳花盛開以及流鶯鳴叫的頻率減少,將自己內心的感受與外部環境相結合,表達了對裴校書的思念之情。詩詞中的“幾度相思不相見”表達了詩人多次思念的心境,增強了詩詞的情感深度。
最后兩句“春風何處有佳期”,表達了詩人的期待和希望。春風象征著新的開始和希望,詩人盼望春天的到來,帶來美好的相聚時光。這種期待和渴望在整首詩中起到了強烈的情感推動作用。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內心情感的表達,抒發了詩人對裴校書的思念之情和對美好相聚的渴望,展現了唐代詩人婉約的風格和深情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