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年有高廩詩 / 作者:蘇軾 |
頌聲歌盛旦,多黍樂豐年。
近見藏高廩,遙知熟大田。
在疇紛已獲,如阜隱相連。
魯史詳而記,神倉賦且全。
舂人洪蓄積,祖廟享恭虔。
圣后憂農切,宜哉報自天。
|
|
豐年有高廩詩解釋:
詩詞:《豐年有高廩詩》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豐年有高廩詩,
朝代繁榮之時歌頌,
多黍慶豐收。
近來見到高高堆積的糧倉,
從遠處便知大田成熟。
在田野中,豐收已經開始,
好像連綿不斷的山巒。
《魯史》詳細地記載著這一切,
《神倉賦》也描述了豐收的盛況。
農民努力搗谷物,積累了豐厚的財富,
祖廟上供奉著恭敬虔誠的祭品。
圣后非常關心農業,深切地憂慮,
這樣的豐收果實應當回報于天際。
中文譯文:
在豐收年景中,有一首頌揚高廩(高高堆積糧倉)的詩,
歌頌繁榮時代的聲音,慶祝豐收的黍米。
近來看到了高高堆積的糧倉,
從遠處就知道大田已經成熟。
在農田里,豐收已經開始,
就像連綿不斷的山巒一樣。
《魯史》詳盡地記載了這一切,
《神倉賦》也描繪了豐收的盛況。
勞作的農民努力搗谷物,積累了豐厚的財富,
祖廟上供奉著恭敬虔誠的祭品。
圣后非常關心農業,深切地憂慮,
這樣的豐收果實應當回報于天際。
詩意和賞析:
《豐年有高廩詩》是蘇軾寫于宋代的一首頌揚豐收的詩詞。詩人以豪放豪邁的筆調,歌頌了朝代繁榮時期豐收的盛況。詩中描述了高高堆積的糧倉,象征著豐富的糧食收獲,從遠處望去,就能感受到大田的豐收成果。詩人以山巒連綿的比喻來形容農田豐收的景象,表達了連綿不斷的豐收和富饒之意。
詩中提到《魯史》和《神倉賦》,這些都是歷史記載和文學作品,強調了豐收的重要性和盛況,同時也顯示了蘇軾對于歷史和文學的了解和敬重。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對農民的贊美和關心。舂人努力搗谷物,積累了豐厚的財富,而祖廟上供奉的祭品則顯示了對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詩末提到圣后的憂慮和關切,她深深地關心農業,希望豐收的果實能夠回報于上天,表達了對天賜豐收的感恩之情。
整首詩以豪放的筆觸和明朗的語言,歌頌了豐收的喜悅和對農民的贊美。通過描繪豐收的盛況和描述農田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繁榮時代的稱頌和對豐收的贊美。詩中展現了蘇軾對農業和豐收的重視,以及對歷史和文學的了解,體現了他對社會繁榮和人民幸福的渴望。整首詩情感飽滿,意境明朗,旨在表達對豐收的喜悅和對農民的敬重,展示了豐收帶來的社會和諧與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