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憲仲哀詞 / 作者:蘇軾 |
大夢行當覺,百年特未滿。
遑哀已逝人,長眠寄孤館。
念我同年生,意長日月短。
鹽車困騏驥,烈火廢圭瓚。
後生有奇骨,出語已精悍。
蕭然野鶴姿,誰復識中散。
有生寓大塊,死者誰不窾。
嗟君獨久客,不識黃土暖。
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湯旱。
誰能脫左驂,大事不可緩。
|
|
李憲仲哀詞解釋:
《李憲仲哀詞》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夢行當覺,百年特未滿。
遑哀已逝人,長眠寄孤館。
念我同年生,意長日月短。
鹽車困騏驥,烈火廢圭瓚。
後生有奇骨,出語已精悍。
蕭然野鶴姿,誰復識中散。
有生寓大塊,死者誰不窾。
嗟君獨久客,不識黃土暖。
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湯旱。
誰能脫左驂,大事不可緩。
詩意:
《李憲仲哀詞》表達了蘇軾對逝去的朋友李憲仲的思念和哀悼之情。詩中描繪了人生短暫、光陰易逝的主題,以及對生死、友情和時光流轉(zhuǎn)的深刻思考。通過描述生死、鹽車、火炬等形象,詩人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懷念和對后世英才的期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逝去友人的傷感和對生命短暫的感嘆。首句“大夢行當覺,百年特未滿。”揭示了人生如夢幻般短暫,百年的光陰仿佛還未結束。接著,詩人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哀思和懷念,將其長眠比喻為孤寂的館舍。
詩中的鹽車和騏驥等形象象征了社會中的精英人物,他們在世間奔波卻往往被困于瑣事之中。而逝去的友人則被描述為烈火廢棄的圭璋,圭璋是古代官員的徽章,此處用以象征逝去友人的才華和價值。
詩人對后世的期望也貫穿全詩,他認為會有具有奇才的年輕人出現(xiàn),他們言談之中已經(jīng)流露出精悍的氣質(zhì),但他們的才華卻可能被世人所忽視。同時,蘇軾也反思了生死的本質(zhì),指出生者享有遼闊的土地,而死者則無法逃避墓地的窘迫。
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逝去友人的思念和對后人的期望。他感嘆友人久居異地,無法領略故鄉(xiāng)黃土的溫暖,同時呼喚有志之士以孝道之心來扶助年邁的父母,用行動滋潤旱涸的家園。最后一句提醒后人,重要的事情不可拖延。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逝去友人的哀思和對生死和時光的深刻思考,展現(xiàn)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