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井白龍 / 作者:蘇軾 |
巖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
泉嫩石為厭,石老生罅隙。
異哉寸波中,露此橫海脊。
先生酌泉笑,泉秀神龍蟄。
舉手玉箸插,忽去銀釘擲。
大身何時布,大翮翔霹靂。
誰言鵬背大,更覺宇宙窄。
|
|
雙井白龍解釋:
《雙井白龍》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巖泉未入井,蒙然冒沙石。
泉嫩石為厭,石老生罅隙。
異哉寸波中,露此橫海脊。
先生酌泉笑,泉秀神龍蟄。
舉手玉箸插,忽去銀釘擲。
大身何時布,大翮翔霹靂。
誰言鵬背大,更覺宇宙窄。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寓言故事,以巖泉和白龍為象征,表達了蘇軾對自由與宏偉的追求。詩中描述了一個奇特的景象,巖石中涌出的泉水未能進入井中,而是冒出沙石,泉水嫩嫩的像是被巖石所排斥,而巖石卻漸漸變老,出現了裂縫。在這寸波之中,展露出一條橫貫海脊的泉水,形成了一道奇特的景觀。蘇軾稱呼這個泉水為先生,自己則以插著玉箸的姿態,突然拋去銀釘,展示出宏偉的身軀和翅膀,飛翔著發出霹靂般的聲響。蘇軾問誰說鵬鳥背大,而自己感受到的是宇宙的狹窄。
賞析:
這首詩通過寓言的手法,表達了蘇軾對自由和壯麗的向往。巖泉未入井,泉水雖然清新而嫩嫩,卻被巖石所排斥,這可以理解為人的追求和創造力在現實生活中受到限制和排斥。然而,詩中的泉水并未被困住,而是在巖石中找到了出路,形成了一道露出海脊的奇特景觀,象征著蘇軾自己的才華和追求終將得到展現和實現。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以自己為主角,將自己比作一條神龍。他拋去束縛,展示出巨大的身軀和翅膀,翱翔于天空,發出霹靂般的聲響。這可以理解為蘇軾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和壯志凌云的追求。他反問誰說鵬鳥背大,讓人感受到宇宙的狹窄,表達了他對自己的才華和志向的無限自豪和自信。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自己理想的追求,展示了蘇軾豪放不羈的個性和對自由與壯麗的渴望。它既是對自然界奇特景觀的表達,也是對人生境遇和追求的寓言,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