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資福院 / 作者:蘇軾 |
月明寫炤寺林幽,最是江湖入念頭。
衣染爐煙金漏迥,茶烹石鼎玉蟾留。
山星幾點躔官舍,僧院百年過客舟。
封事未投圣主意,長安此夕亦多愁。
|
|
宿資福院解釋:
《宿資福院》是蘇軾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明照耀著幽靜的禪寺林,最能激發江湖壯志。衣衫沾染上爐煙,金漏聲和蟾蜍的玉鼎共留存。山上星星點點映照著官舍,僧院百年來迎接過往的客船。我的奏章還未投到圣明君主那里,長安城的今夜也充滿了憂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資福院過夜的場景和他此時的心情。他描述了月光照耀下的寺林幽靜景象,這樣的環境激發了他濃厚的江湖壯志。他的衣衫沾染上了爐煙,這是在表達他長期以來的苦心經營和追求。金漏的聲音和玉鼎以及蟾蜍共同留存,象征著歷史的流逝和歲月的痕跡。山上的星星點點照亮了官舍,僧院百年來見證了無數過往的客船,這些景象都讓蘇軾感嘆時光的匆匆流逝。最后,他提到自己的奏章還未投到君主那里,而長安城的夜晚也充滿了憂愁,這反映了他對自己處境的無奈和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賞析:
這首詩以寺院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的反思。在寺院的靜謐環境下,蘇軾感嘆著時光的流逝和自己所承受的壓力與困境。他的衣衫沾染上爐煙,可以理解為他長期以來的奮斗和追求,但同時也帶有一種無奈和疲憊感。詩中的金漏、玉鼎和蟾蜍象征著歷史的流轉和歲月的痕跡,顯示了時間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
蘇軾提到山上的星星和官舍,表達了他對官場的關注和對國家政治的擔憂。他的奏章尚未被君主接納,這體現了他對自己事業前途的不確定和對官場的失望。最后,他以長安城的夜晚充滿憂愁作為結尾,表達了他對國家社會的憂慮和對時局的擔心。
整首詩詞通過對禪寺林、爐煙、金漏、玉鼎、山星、官舍和長安城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內心的矛盾和困惑。他既有對個人命運的思考,也有對國家社會的擔憂,這使得這首詩詞具有思想深度和抒發情感的力量。同時,蘇軾巧妙地運用了意象和象征,使詩詞更加富有意境和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