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孫一昆仲求毗陵筆 / 作者:趙蕃 |
宣城死諸葛,管城不中書。
我無操舟長,顧病河流紆。
朝來罷茶甌,閑詩念追摹。
毛錐不勝任,一戰驚摧車。
孫郎吳中回,此物富有余。
自云得秘法,蠹口絕凱覦。
君今英妙年,賦成似相如。
自宜給筆札,奏技承明廬。
非如寒窗人,章句分錙銖。
多貯竟胡為,何妨稍遺余。
|
|
從孫一昆仲求毗陵筆解釋: 《從孫一昆仲求毗陵筆》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宣城死諸葛,管城不中書。
我無操舟長,顧病河流紆。
朝來罷茶甌,閑詩念追摹。
毛錐不勝任,一戰驚摧車。
孫郎吳中回,此物富有余。
自云得秘法,蠹口絕凱覦。
君今英妙年,賦成似相如。
自宜給筆札,奏技承明廬。
非如寒窗人,章句分錙銖。
多貯竟胡為,何妨稍遺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孫一昆仲的贊美和對文學創作的思考。詩中以描寫孫一昆仲求毗陵筆為引子,展示了他對文學才華的贊賞。接著,詩人轉而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思考。他自述沒有長久的操舟經驗,卻顧念疾病不斷,使得自己的文學創作像河流一樣曲折。他在朝廷結束一天的事務后罷下茶盞,閑暇之余沉思追尋前賢的詩文之美。然而,他感嘆自己的毛筆難以勝任,就像一場戰爭使得戰車遭到摧毀一樣。這里的戰車可能是指文學創作的工具或形容自己的才華受挫。
接下來,詩人以孫郎吳中回為例,表達了對孫一昆仲才華的贊嘆。他說孫一昆仲得到了一種秘密的創作方法,使得他的作品充滿了魅力,而且自己也渴望像相如那樣成為英杰,創作出出色的作品。最后,詩人建議孫一昆仲給予自己一些寫作的建議和指導,使自己能夠在文學創作上獲得更多的成功,奏響自己的才華,承載著明廬文學的傳統。他自謙地說自己并非像寒窗苦讀的人那樣精通于章句之間的微妙差別,但仍然希望能夠稍微保留一些才華。最后,他質疑自己為何要貯藏自己的才華而不展現出來,提出了對于自己才華的思考和自省。
這首詩詞以描寫孫一昆仲求毗陵筆為引子,通過自述和贊美,將作者對文學創作的思考和對自身才華的思量融入其中。通過對自己的無奈和對孫一昆仲才華的贊嘆,表達了詩人對文學創作的渴望和對自身才華的自省。整首詩詞流暢自然,表達了作者對文學和才華的熱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