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虛以黃樓賦見寄作詩為謝 / 作者:蘇軾 |
我在黃樓上,欲作黃樓詩。
忽得故人書,中有黃樓詞。
黃樓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為城,泗水以為池。
我詩無杰句,萬景驕莫隨。
夫子獨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辭雜今古,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蠟為摹刻,細妙分毫厘。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
|
|
太虛以黃樓賦見寄作詩為謝解釋:
《太虛以黃樓賦見寄作詩為謝》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他在黃樓上寫作的情景,并表達了對黃樓詩的贊美和敬意。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在黃樓上,欲作黃樓詩。
忽得故人書,其中有黃樓詞。
黃樓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為城,泗水以為池。
我詩無杰句,萬景驕莫隨。
夫子獨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辭雜今古,其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蠟為摹刻,細妙分毫厘。
佳處未易識,當有來者知。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黃樓上寫作的情景。他原本準備寫一首關于黃樓的詩,卻突然收到了一位故人的來信,信中附有一首關于黃樓的詞。蘇軾對這封信和詞感到欣喜,并通過詩詞表達了對黃樓詩的贊美和欽佩之情。他稱贊黃樓高聳十丈,旗幟高掛五丈,楚山環繞黃樓如城墻,泗水環繞黃樓如池塘。蘇軾自謙自己的詩不及這首黃樓詞,認為自己的詩無法與黃樓的壯麗景色相媲美。他贊嘆黃樓詞的妙處,稱其辭藻雄偉,兼容古今,其中融入了屈原和宋玉的才華風姿。最后,蘇軾描繪了南山石磬的美景,稱其光滑如流動的脂肪,摹刻時使用的朱蠟細膩而精巧,細微之處也能準確再現。他認為這種美景不容易被識別和欣賞,只有真正的詩人才能理解它的美妙。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黃樓為主題,通過對黃樓的描寫和對黃樓詞的贊美,展現了蘇軾對美的追求和對才華的敬畏。他將自己的詩與黃樓詞相對照,自謙自己的詩作平庸,認為無法與黃樓的壯麗景色相媲美。同時,他也展示了對黃樓詞的贊美之情,認為其中融入了屈原和宋玉的才華風姿。通過對南山石磬的描繪,蘇軾展現了對細膩之美的追求,認為只有真正的詩人才能理解和欣賞這種美景。整首詩詞充滿了對藝術和才華的贊美之情,表達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對才華的敬畏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