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三首 / 作者:蘇軾 |
愛酒陶元亮,能詩張志和。
青山來水檻,白雨滿漁蓑。
淚垢添丁面,貧低舉案蛾。
不知何所樂,竟夕獨酣歌。
裊裊風蒲亂,猗猗水荇長。
小舟浮鴨綠,大杓瀉鵝黃。
得意詩酒社,終身魚稻鄉。
樂哉無一事,何處不清涼。
曳杖青苔岸,系船枯柳根。
德公方上冢,季路獨留言。
已占蒲魚港,更開松菊園。
従茲來往數,兒女自應門。
|
|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三首解釋: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三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愛酒的是陶元亮,善詩的是張志和。
青山蜿蜒而來到水檻前,白雨灑滿了漁民的蓑衣。
淚痕沾滿了年邁的面龐,貧困卻高舉起了案幾上的蠟燭。
不知何處尋找快樂,整夜獨自陶醉歌唱。
輕風吹拂著蘆葦翻飛,水草茂盛瑟瑟生長。
小舟在碧綠的水面上漂浮,大杓舀起鵝黃的漣漪。
獲得了心滿意足的詩酒社,終生居住在魚稻之鄉。
快樂啊,無憂無慮,哪里都是寧靜涼爽。
曳著拐杖走在青苔覆蓋的岸邊,船系在枯柳的根下。
賢德的公公已安葬在墳冢,季路孤單地留下了墓志銘。
已經占領了蒲魚港,又開辟了松菊園。
從此以后往來頻繁,子女們自會來門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述作者乘船經過賈收水閣,回憶起與陶元亮和張志和的友情為主題。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酒和詩的熱愛,以及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生活的感悟。
首先,詩人提到了陶元亮和張志和,分別代表了作者的朋友和詩歌。陶元亮以酒為樂,張志和以詩為樂,他們是作者生活中的伙伴和知己。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船行青山的景象,白雨灑滿了漁民的蓑衣,展現了自然界的美麗和豐饒。
然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境。他的面龐滿是淚痕,生活貧困,但他依然高舉起案幾上的蠟燭,寄托了自己對詩酒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他在夜晚獨酌歌唱,尋找內心的快樂。
詩中還描繪了風吹拂蘆葦和水草茂盛的景象,以及小舟在水面上漂浮的情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在詩酒社中獲得的滿足和對魚稻鄉的眷戀,表達了對平淡生活中的滿足和對清涼寧靜的向往。
最后,詩人走在岸邊,船系在枯柳的根下。他提到了已故的德公和孤單留下墓志銘的季路,表達了對逝去友誼和時光的回憶。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酒、詩、友誼和自然后,詩人描述了自己在詩酒社中獲得的滿足和對魚稻鄉的眷戀,表達了對平淡生活中的滿足和對清涼寧靜的向往。
最后,詩人走在岸邊,船系在枯柳的根下。他提到了已故的德公和孤單留下墓志銘的季路,表達了對逝去友誼和時光的回憶。
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酒、詩、友誼和自然的熱愛,以及對平淡生活中的滿足和對清涼寧靜的向往。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詩人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