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答寶覺 / 作者:蘇軾 |
芒鞋竹杖布行纏,遮莫千山更萬山。
従來無腳不解滑,誰信石頭行路難。
|
|
次韻答寶覺解釋:
《次韻答寶覺》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芒鞋竹杖布行纏,
遮莫千山更萬山。
従來無腳不解滑,
誰信石頭行路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行走在崎嶇山路上的人的情景。詩人描述了自己穿著簡樸的芒鞋,手持竹杖,身上裹著布料,艱難地往前行走。山路曲折蜿蜒,遮擋了千山、萬山,給行人帶來了無盡的阻礙。然而,詩人也表達了一個深刻的思考,認為凡是有腳的人都能克服困難,沒有什么可以阻礙他們前行。他質疑誰會相信石頭也能走路,暗示人們應該積極面對困難,勇敢地迎接挑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簡單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堅定態度和積極向上的心態。詩人以自己行走的場景為背景,通過對行走路途的描繪,展現了山路崎嶇與阻礙的艱辛。然而,詩人并沒有陷入消極和沮喪的情緒,反而透過對自然界和人類的對比,表達了人類的堅韌和樂觀。他認為只要有腳,就能克服困難,無論多么險阻的山路都能夠跨越。最后兩句詩以反問的方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共鳴,詩人以此表達了對人類勇敢面對困難的贊賞和鼓勵。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行走在崎嶇山路上的景象,并通過對比和反問,傳遞了積極向上、勇敢面對困難的思想。它展現了蘇軾的豁達樂觀和對人類堅韌精神的贊美,具有深遠的人生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