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萊州雪后望三山 / 作者:蘇軾 |
東海如碧環,西北卷登萊。
云光與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適冬仲,薄雪收浮埃。
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
參差太華頂,出沒云濤堆。
安期與羨門,乘龍安在哉。
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
帝鄉不可期,楚些招歸來。
|
|
過萊州雪后望三山解釋:
《過萊州雪后望三山》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東海如碧環,西北卷登萊。
云光與天色,直到三山回。
我行適冬仲,薄雪收浮埃。
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
參差太華頂,出沒云濤堆。
安期與羨門,乘龍安在哉。
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
帝鄉不可期,楚些招歸來。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萊州雪后望見三座山峰的景色。蘇軾將東海比喻為一條碧綠的腰帶圍繞著地平線,而西北方向的山峰萊山在眼前蜿蜒起伏。天空中的云彩和光線直達山峰,勾勒出它們的輪廓。詩人自己正好在冬季的仲月行走,薄薄的積雪遮蓋了塵埃。黃昏時分,風中飄落的絮毛安靜下來,半夜時分,朝日升起,東方的扶桑山顯露出來。太華山峰參差錯落,時隱時現在云霧之間。安期和羨門都是傳說中的仙山,乘著龍的背安全地居住在那里。茂陵的秋風吹拂著游子,勸詩人舉起酒杯暢飲。詩人對于回到故鄉的希望不大,只能懷念楚地,希望歸來。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冬日萊州的景色,展示了他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和擬人,使詩句更加生動形象。蘇軾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東海、萊山和扶桑山的景色,展示了自然的壯麗與美麗。詩人的心境也透露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旅途的感慨,體現了游子在異鄉的孤獨和無奈。整首詩抒發了對美好景物的贊美和對歸鄉的向往,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給人以深深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