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酬忠公林亭 / 作者:包融 |
江外有真隱,寂居歲已侵。
結(jié)廬近西術(shù),種樹久成陰。
人跡乍及戶,車聲遙隔林。
自言解塵事,咫尺能輜塵。
為道豈廬霍,會靜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仰望日蕭森。
持我興來趣,采菊行相尋。
塵念到門盡,遠情對君深。
一談入理窟,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致書移尚禽。
|
|
酬忠公林亭解釋: 《酬忠公林亭》是唐代包融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江外的隱居生活,并借此表達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中文譯文:
江外有真隱,
寂居歲已侵。
結(jié)廬近西術(shù),
種樹久成陰。
人跡乍及戶,
車聲遙隔林。
自言解塵事,
咫尺能輜塵。
為道豈廬霍,
會靜由吾心。
方秋院木落,
仰望日蕭森。
持我興來趣,
采菊行相尋。
塵念到門盡,
遠情對君深。
一談入理窟,
再索破幽襟。
安得山中信,
致書移尚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包融自言自語的形式,描寫了他在江外隱居多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詩首表明他在江外找到了真正的隱居之地,寧靜的居住已經(jīng)有年頭了。他修建了廬舍,靠近西術(shù)(指西山),種植的樹木已經(jīng)長成了茂密的陰涼之處。
詩的第二節(jié)描寫了一位客人來訪。雖然人跡罕至,但車輛的聲音通過林木傳來,顯示了居住地的幽靜和隱蔽。包融表示自己解脫了塵世的紛擾,以咫尺之遙可望而不可及的心境來看待塵俗之事。
第三節(jié)寫到天已近秋,院中的樹木正在落葉,仰望天空,感受到了枯蕭之感。此時,他的心情愉悅,心中滿懷興致,采菊行走,期待與朋友相見。
第四節(jié)表達了對朋友的思念之情。塵念到達門前已消散,但遠方的深情卻沉淀在他心中。他希望能與朋友再次暢談,深入探討理論,進一步打開內(nèi)心深處的思考。
最后兩句表達了對朋友的期待和心愿,希望能得到山中的小鳥傳信,將自己的思念和心情寫下來,傳達給朋友。
整首詩詞以樸實自然的語言,描繪了包融隱居生活的景致和他對友情的思念之情。通過對大自然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塵世的超脫和對內(nèi)心世界的追求。結(jié)構(gòu)簡潔,情感真摯,給人以寧靜和回憶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