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軍行三首 / 作者:李約 |
看圖閑教陣,畫地靜論邊。
烏壘天西戍,鷹姿塞上川。
路長唯算月,書遠每題年。
無復生還望,翻思未別前。
柵壕三面斗,箭盡舉烽頻。
營柳和煙暮,關榆帶雪春。
邊城多老將,磧路少歸人。
殺盡金河卒,年年添塞塵。
候火起雕城,塵沙擁戰聲。
游軍藏漢幟,降騎說蕃情。
霜落滹沱淺,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視,不覺說添兵。
|
|
從軍行三首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從軍行三首》
看圖閑教陣,畫地靜論邊。
烏壘天西戍,鷹姿塞上川。
路長唯算月,書遠每題年。
無復生還望,翻思未別前。
柵壕三面斗,箭盡舉烽頻。
營柳和煙暮,關榆帶雪春。
邊城多老將,磧路少歸人。
殺盡金河卒,年年添塞塵。
候火起雕城,塵沙擁戰聲。
游軍藏漢幟,降騎說蕃情。
霜落滹沱淺,秋深太白明。
嫖姚方虎視,不覺說添兵。
詩意和賞析:
這首《從軍行三首》是唐代詩人李約寫的一首描寫軍隊行軍征戰的詩歌。詩中通過描繪軍隊的壯麗場景和殘酷現實,表現出士兵們的忠誠和堅毅,同時也激發了讀者對戰爭的思考。
首先,詩人以冷靜的眼光觀察戰場,用“看圖閑教陣,畫地靜論邊”表達了對戰爭戰場的觀察和分析。他看到了烏壘將軍駐守西戍,“烏壘”指的是烏鞘,描述了將軍雄風威武的形象;鷹姿將軍巡視邊境上的川地,表達了將軍的機智和決斷力。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長途行軍的艱辛和漫長。他說,“路長唯算月,書遠每題年”,表明行軍的路途長遠,只能通過算月(夜晚行軍)來度日;書信來往漫長,每年都會寫信回家。
然后,詩人描述了戰斗的殘酷和犧牲。他描述了柵壕三面防守的場景,箭矢射斗和頻繁的烽火信號。同時,他提到了戰場的季節特點,營柳和煙暮(營帳周圍的柳樹)和關榆帶雪(關口邊上的榆樹),表現了戰爭的殘酷與季節的變遷。
最后,詩人以嫖姚(一種邊塞民族)的角度來回應了戰爭。他在嫖姚方面觀察到戰爭的恐怖,但他對于軍隊的增援也感到高興,表現了邊塞不同民族之間的復雜關系。
整首詩通過對士兵生活的描寫,展示了軍人的忠誠和堅毅,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代價。詩人以客觀、冷靜的口吻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戰爭中的各種人物的關注。在描繪軍隊戰爭場景的同時,這首詩也在激發讀者對戰爭意義和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