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巴江 / 作者:棲蟾 |
江聲五十里,瀉碧急于弦。
不覺日又夜,爭教人少年。
一汀巫峽月,兩岸子規天。
山影似相伴,濃遮到曉船。
|
|
宿巴江解釋: 《宿巴江》是唐代詩人棲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宿望巴江過夜時所感受到的景色和情緒。
江聲五十里,瀉碧急于弦。不覺日又夜,爭教人少年。這首詩開篇即描述了巴江的景色和聲音。江水流淌之聲像是傳過五十里的距離,如同琴弦奏響時的急促聲音。作者在江邊度過的時間不知不覺,感嘆時光飛逝,讓人倍感年輕的時光是如此短暫。
一汀巫峽月,兩岸子規天。山影似相伴,濃遮到曉船。接下來,作者描述了巴江周圍的景色。在巫峽的一角,有一輪明月升起,照亮了江面,而兩岸的子規鳥不停地鳴唱。山影籠罩在江面上,仿佛陪伴著人們的船只一直到黎明。
整首詩以巴江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慨和對年輕時光的留戀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描寫手法,如以景寫情,以聲寫景,讓讀者能夠感受到宿望巴江的美麗和詩人內心的思緒。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江水聲音傳過五十里,流淌得急速如琴弦。不知不覺,日子又過了一晚,時光真讓人感到短暫。在巫峽的一角,一輪明月升起,照亮了江面;兩岸的子規鳥永不停歇地唱著。山影籠罩在江面上,仿佛與人們的船只一同,一直延伸至黎明。
這首詩詞描繪了宿望巴江時的景色和情緒。通過對江聲、月光和子規鳥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美的敏感和對歲月流逝的感慨。整首詩意融合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詩人的情感,給人一種寧靜而傷感的感覺。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也會被帶入作者對時光的思考和對逝去年輕時光的留戀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