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一日紫宸候對時屬禁直,穿內而行,因書六 / 作者:鄭畋 |
朱夏五更后,步廊三里余。
有人從翰苑,穿入內中書。
漏響飄銀箭,燈光照玉除。
禁扉猶鎖鑰,宮妓已妝梳。
紫府游應似,鈞天夢不如。
塵埃九重外,誰信在清虛。
|
|
五月一日紫宸候對時屬禁直,穿內而行,因書六解釋: 這首詩詞是鄭畋所作,名為《五月一日紫宸候對時屬禁直,穿內而行,因書六》。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朱夏五更后,步廊三里余。
有人從翰苑,穿入內中書。
漏響飄銀箭,燈光照玉除。
禁扉猶鎖鑰,宮妓已妝梳。
紫府游應似,鈞天夢不如。
塵埃九重外,誰信在清虛。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唐代五月一日清晨的場景。詩人在紫宸殿外的步廊上行走,夜已過去,天色已明。有人從翰苑(皇家書院)穿過中書省(官方文書處理機構),進入內宮。時間的流逝通過漏水聲和燈光的變化得以感知。禁門仍然緊閉,只有特定的人能夠進入,而宮廷女官們已經妝飾整齊。詩人覺得紫禁城的游玩可能只是虛幻的幻象,而真正的奇境在于天上的夢境。在塵埃飛揚的九重天之外,誰會相信那些清幽虛無的事物呢?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唐代宮廷的清晨景色,展現了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氛圍。詩人通過對時間、空間和現實與夢境的對比,表達了一種對世俗虛幻的懷疑和對超越現實的向往。紫禁城作為權力和禁錮的象征,對外界是封閉的,詩人在其中感受到了生活的虛妄和不實。他認為真正的奇境和意義可能存在于天上的夢境中,而不是塵世間的紛擾中。整首詩詞以意象豐富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現實和理想之間的思考和追求,給人以深思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