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蟄二首 / 作者:徐夤 |
龍蟄蛇蟠卻待伸,和光何惜且同塵。
伍員豈是吹簫者,冀缺非同執耒人。
神劍觸星當變化,良金成器在陶鈞。
穰侯休忌關東客,張祿先生竟相秦。
休說雄才間代生,到頭難與運相爭。
時通有詔征枚乘,世亂無人薦禰衡。
逐日莫矜駑馬步,司晨誰要牝雞鳴。
中林且作煙霞侶,塵滿關河未可行。
|
|
龍蟄二首解釋: 龍蟄二首
龍蟄蛇蟠卻待伸,和光何惜且同塵。
伍員豈是吹簫者,冀缺非同執耒人。
神劍觸星當變化,良金成器在陶鈞。
穰侯休忌關東客,張祿先生竟相秦。
休說雄才間代生,到頭難與運相爭。
時通有詔征枚乘,世亂無人薦禰衡。
逐日莫矜駑馬步,司晨誰要牝雞鳴。
中林且作煙霞侶,塵滿關河未可行。
中文譯文:
龍龜蛇蟠卻久待伸展,和暖光華為何不愿并融于塵埃。
伍員豈非吹簫之人,冀缺亦不同于耒耜之工。
神劍只需碰觸星辰就可轉變形態,上好的黃金只需經過陶冶就可成為良器。
穰侯害怕關東客人,張衡卻與秦國結盟。
不要說功勛杰出之人不斷涌現,到頭來也難與命運相爭。
如今時局通達,召喚枚乘車前來,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卻無人推薦禰衡。
不要自夸駑馬的步伐,早晨司晨誰也不愿聽到母雞的啼鳴。
在中林之中,與煙霞為伴,塵埃覆蓋著關河,無法前行。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不同人物的形容和比較來表達詩人對時局和命運的思考。詩人以龍、蟄、蟠、伸等比喻來形容人們的才華和潛力,暗示人的潛能應該被充分發揮。他認為伍員和冀缺都是有才能的人,但伍員卻不同于吹簫者,冀缺也不同于執耒人,說明人的才能是多樣的,不能用同一種標準來衡量。
詩中還描繪了穰侯和張衡的不同命運。穰侯害怕關東人的威脅,而張衡卻與秦國結盟,以保護自身的利益。穰侯和張衡的對比象征了命運的不可預測性和人們在面對命運時的不同選擇。詩人認為,即使有雄才杰出之人的出現,但在最終與命運相爭的過程中仍然會面臨困難。
最后,詩人以駑馬、司晨和林中的煙霞為形象,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他認為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不要過于自夸和炫耀,也不要向外界頻繁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成就。相反,應該保持平靜和淡定,與自然融為一體,遠離塵囂和虛榮,享受自己的寧靜。
整體上,這首詩透過對人物的對比和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局和命運的思考,同時倡導了平靜、淡定和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