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憶長安行 / 作者:徐夤 |
舊歷關中憶廢興,僭奢須戒儉須憑。
火光只是燒秦冢,賊眼何曾視灞陵。
鐘鼓煎催人自急,侯王更換恨難勝。
不如坐釣清溪月,心共寒潭一片澄。
|
|
憶長安行解釋: 《憶長安行》是唐代徐夤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憶起過去曾經游歷過的關中舊京城,當時廢興之景尚歷歷在目,雖然時代更迭,但人們仍然需要戒奢以儉樸為基。看著火光只燃燒秦冢之上,怎能容忍賊眼看灞陵。城中的鐘鼓催促人們急迫地換來換去,侯王更迭帶來的恨意難以戰勝。與其如此,不如坐在清溪邊垂釣觀賞月色,用冷淡心情感悟寒潭湖水的清澈心境。
詩意:
《憶長安行》通過對過去長安城的回憶,傳達了作者對廢興時代和貪奢之風的反思,以及對儉樸生活和清澈心靈的謳歌。詩詞中所表達的憶舊、戒奢和清心的主題,與唐代文人的時代感受和人文情懷相呼應。
賞析:
《憶長安行》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過去長安城的回憶和對當時社會風俗的批評。詩的前兩句“舊歷關中憶廢興,僭奢須戒儉須憑。”直接表達了作者對長安城的回憶以及警示今人要戒除奢侈、務實儉樸的態度。接下來兩句“火光只是燒秦冢,賊眼何曾視灞陵。”揭示了作者對盜墓行為的譴責,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和文化遺產的珍視。最后兩句“鐘鼓煎催人自急,侯王更換恨難勝。不如坐釣清溪月,心共寒潭一片澄。”則展示了作者對故弄玄虛的宮廷政治和功利名利的厭倦之情,通過垂釣清溪觀月來彰顯自己的心性寧靜和對自然的傾訴。
整首詩詞以虛實結合、點面結合的手法,細膩而意味深長地展現了古都長安的興衰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浮華世俗的痛心和對儉樸與清澈心靈的向往。詩詞在思想內涵和藝術表達上達到了相互協調、相得益彰的效果,是徐夤優秀的作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