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題峽州甘泉寺?姜詩故居? / 作者:蘇軾 |
輕舟橫江來,吊古悲純孝。
逶迤尋遠跡,婉孌見遺貌。
清泉不可挹,涸盡空石窖。
古人飄何之,惟有風竹鬧。
行行玩村落,戶戶懸網罩。
民風坦和平,開戶夜無鈔。
叢林富筍茹,平野絕虎豹。
嗟哉此樂鄉,毋乃姜子教。
|
|
留題峽州甘泉寺?姜詩故居?解釋:
《留題峽州甘泉寺?姜詩故居?》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輕舟橫江來,
吊古悲純孝。
逶迤尋遠跡,
婉孌見遺貌。
清泉不可挹,
涸盡空石窖。
古人飄何之,
惟有風竹鬧。
行行玩村落,
戶戶懸網罩。
民風坦和平,
開戶夜無鈔。
叢林富筍茹,
平野絕虎豹。
嗟哉此樂鄉,
毋乃姜子教。
詩詞的中文譯文:
輕舟橫渡江河到達,
緬懷古人對純孝的悲哀。
曲折蜿蜒尋找古跡,
優美婉轉地見證留存的模樣。
清澈的泉水無法盡挹,
干涸的石窖只剩空蕩。
古人的靈魂飄蕩何方,
只有風聲和竹葉的喧囂。
步行游覽村落風景,
每戶門前都掛起漁網。
民風坦誠和諧平和,
夜晚無需關上門窗。
茂密的叢林里長滿嫩筍,
平原上已絕跡虎豹。
唉喲,這個樂土之鄉,
怎能不稱頌姜子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軾游歷峽州甘泉寺和姜詩故居的情景,并表達了對古人的敬仰和對美好鄉土的贊美之情。
詩的開篇,蘇軾乘舟橫渡江河,抵達目的地。他在這個地方吊古悼念純孝的古人,表達了對傳統美德的敬仰和思考。
接下來,蘇軾描述了自己在這個地方尋找古跡的過程,逶迤曲折。他看到了留存下來的古人的面貌和風采,以婉轉優美的筆調描繪出來。
詩的下半部分,蘇軾寫道清泉無法盡挹,石窖已經干涸,表達了對古人的思念和遺失的感慨。他反問古人的靈魂飄蕩何方,唯有風聲和竹葉的喧囂,暗示古人的精神在風竹中繼續存在。
蘇軾繼續描寫了他在這個樂土之鄉游覽村落的情景,每戶門前都懸掛漁網,顯示出這個地方平靜和諧,夜晚無需關上門窗,民風純樸。
最后,蘇軾描述了叢林中茂密的竹林中長滿嫩筍,平原上已經絕跡了虎豹。他由此唏噓不已,稱頌這個樂土之鄉,贊美姜子教(可能是姜子牙)對這個地方的貢獻。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景物和表達感慨,展現了蘇軾對峽州甘泉寺的游覽之情,以及對古人智慧和美好鄉土的贊美。詩中運用了優美的描寫和反問,表達了對古代美德的思考和對現實社會的觀察,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感慨和審美情趣。
|
|